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背后蕴藏的丰富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背后蕴藏的丰富内涵

徐文南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摘要鼠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向全国各地蔓延,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令世界动容。高度重视战疫实践及其背后内涵,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关键词疫情防控实践;内涵

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的这片阴霾终会散去,但疫情防治中所呈现的时代情绪和国民士气、所蕴涵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力量将会永远的保留下来,成为新时代奋斗者不断拼搏向上的引航灯塔。我们要深入挖掘战疫实践背后的具体内涵。

一、战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党的领导是我们制度最鲜明的特征,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上下一心、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党来说是危机,也是考验,要想打赢这场人民安康的保卫战、疫情扩散的阻击战、病毒的歼灭战,就是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放在第一位,多次主持召开会议,领航掌舵、统帅指挥,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中央迅速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并向疫情严重的地区派出指导组,使地方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在预防和控制疫情中,党旗高高飘扬,党员冲锋陷阵,人们坚信党的领导,这场疫情就不足为惧。疫情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并且广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程度,有助于我们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中国进一步坚定紧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二、战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根基,我们就无法汇聚力量,也无法应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挫折与磨难。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我们在抵御外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抗击灾难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图谱”,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构成。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精神再显神威。全国累计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从接到指令到集结,平均不超过2小时,从成员集结到抵达武汉,平均不超过24小时;为了集中收治患者,提升患者治愈率,上万名建设工人不舍昼夜,争分夺秒,使得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迅速投入使用;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疫”不容辞、“疫”无反顾地站在了保护人民的最前线。这空前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守护力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和力量,使得中国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充满了信心和底气。这场疫情不仅锤炼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也为中国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要加强对人民精神的引导和培育,培养他们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推动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三、战疫实践充分证明,人和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生存、生活和发展。

从人类起源来看,“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与自然不是天然对立的关系,相反,人类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依靠自然生活。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质来看,实践达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界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可能性,“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大,没有自然界,人类也无法完成实践活动。工业革命后,人们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开始将外界当作被征服和控制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天人合一”转向“天人对立”,人类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紧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恩格斯强调,“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我们应该解决好人与自然在物质变换中的矛盾,扭转工业主义生产力的传统路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敲响警钟,生态文明考验随之而起,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界成为人们要反思的重要问题。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要求“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更加注重强化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要论述,这不仅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智慧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贯彻落实这些理念,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入和更有成效。

四、战疫实践充分证明,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应对各种困难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它不仅意味着要一起分享发展的成果,也意味着要共同承担责任。疫情无国界,灾难面前,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大家应当守望相助,而不应以邻为壑。同舟共济、共同战“疫”,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并开始为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帮助。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开放的胸襟、人类的情怀和大国担当意识。但是,由于传染病造成的恐慌,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还有一些人污名化中国,大搞民族歧视。危难关头,各国应该在互不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携手并进,应对全球性危机。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们内心深处扎根还不够深,培育人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Z].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