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美剧字幕翻译——以《破产姐妹》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3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美剧字幕翻译——以《破产姐妹》为例

王荣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综观整合性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网络美剧《破产姐妹》在国内如此受到热捧,字幕翻译功不可没。为了适应美剧字幕翻译生态环境,字幕组成员必须作出最佳适应性选择,注重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力求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三维转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日臻完善,美剧在全球热播开来。美剧以极其强大的渗透力迅速在中国流行起来,从《老友记》到《越狱》到《生活大爆炸》再到《吸血鬼日记》……美剧热潮从未消退。除了其本身的魅力,如扣人心弦的剧情、绚丽多姿的异域风情,还有给力的字幕翻译。本文将以《破产姐妹》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该剧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指出字幕组要在多维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作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转换,译出了“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字幕。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简介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拉开了国内外译学领域翻译生态研究的序幕。生态翻译学是在全球性的生态趋势和学术思潮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由人类中心观到生态整体观转向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国际国内翻译界均从生态、环境、生存,选择、适应等生态学视角来综观考察和研究翻译现象。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为基石,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适中尚和”的经典智慧为依归,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及其成因。胡庚申教授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与选择”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理论。适应选择的中心是“译者”,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的实质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活动。翻译的过程即是适应性选择加选择性适应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方法可以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二、美剧字幕组的适应

字幕组是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术语,指那些将外国影片配上本国字幕的爱好者团体。字幕组是由爱好者们根据个人兴趣所组成的团队,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美剧字幕组就是给英美电视剧配上字幕, 字幕组成员普遍年轻,有着高学历的背景,很多是海外留学生,喜欢使用网络流行语言,译语不囿于常规,幽默诙谐,译品颇具时代感。网络上主流的美剧中文字幕组有伊甸园、风软、破烂熊、人人影视和圣城家园。《纽约时报》记者称誉他们为“打破文化屏蔽者”,网友们则称他们为“网友看作是美国流行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播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品过程中首先是做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作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产生译文。在美剧字幕的翻译生态环境中,除了适应普适性的翻译环境,字幕组特别需要适应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受众的喜好这两个翻译环境要素。

1.适应字幕翻译的特征

众所周知,翻译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此字幕组所面临的适应与选择对字幕翻译的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字幕的功能是提供语言信息以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剧情,但是,字幕的信息功能尤其独特之处,即字幕信息呈递进式推进。字幕组为了适应这种递进式的信息的衔接和连贯,以便受众能瞬间获得较清晰、较完整的信息。按照李运兴老前辈的说法“字幕宜选用常用词、小词和简短的词语;句式宜简明,力戒繁复冗长,惜用过长的插入成分、分词结构和从句。”

2.适应受众的喜好

国内最大的美剧论坛伊甸园论坛曾经对美剧爱好者的学历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看美剧的人多半是知识水平较高,有英文基础的年轻人和中年人(71%-85%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水平为53.6%,而国人平均水平仅为5.18%)。大多数的美剧粉丝是想通过看大量的美国电视和电影来学英语、了解西方文化。这就要求字幕翻译既不能太直白,又不能太晦涩,需要含蓄委婉,幽默新颖,也不要像配音那样过于“归化”,需要“洋腔洋调”,保持“原作的风姿”来增添乐趣,译出西方语言的艺术魅力。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同感:“网上翻译的字幕比很多DVD的字幕好多了”。这种好不仅体现在准确度和时效性上,更体现在字里行间译者流露的感情,一种对片子的感情。王鹏曾经是伊甸园论坛的一名普通译工,他对《了望东方周刊》记者说:“粉丝看粉丝翻译的字幕,最能心领神会,相顾莞尔。”所以,字幕组除了在语言适应粉丝的品味,还要在情感上能与粉丝通感。

三、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

《破产姐妹》是一部幽默诙谐的情景喜剧。该剧设定地点是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讲述两个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都市女孩的故事。Max生于穷人家庭,而Caroline生于富人家庭。Caroline家道中落,令她不得不去Max工作的饭店打工赚钱。两人商量着筹集25万美元资金来共同开创新事业。该剧的对白充满了各种吐槽和各种双关、俚语、习语。《破产姐妹》中幽默诙谐的字幕翻译为其增色不少,为其在网络上的热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字幕翻译需要将原语、译语、译者、文化以及交际等因素结合起来,使受众能够借助字幕,跨越语言、文化障碍,了解影片所表达的意义,欣赏外国的影视作品与文化,最终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下面就来探讨《破产姐妹》字幕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首要的是考虑整体翻译生态环境;在对原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在修辞特点,句式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转换。《破产姐妹》中的语言幽默犀利,风趣机警,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双关、比喻、拟人、借代、讽刺随处可见,俚语、俗语、习语、网络语比比皆是。这对字幕组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例1. I wear knit hats when it's cold out. You wear knit hats cause of Coldplay.

姐戴帽子挡酷寒,二货戴帽学酷玩。

这句译文用当今的网络流行语“姐,二货”来指原句中的“I,You”,体现了网络化特征,比较迎合美剧粉丝的口味;“cold out,Coldplay”这两个词,译成“酷寒、酷玩”,既实现了音韵,也实现了尾韵,可谓神来之笔。

例2.I’m willing to cut a lot of other things, including my wrists.

我很乐意“割舍”很多方面的东西了,包括 “割”腕。

英语中的轭式搭配用汉语的拈连来艺,可谓“神形兼备”,既保留了风貌又照顾了形式,实现了功能对等形式对应。

2.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维的考虑也不能忽视。译者需要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

美国与东方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美国流行文化,电影文化,都在《破产姐妹》一剧中得到充分体现,受众如何才能欣然接受这种“文化冲击”呢?字幕组似乎做足了文章。

例3.And if you need someone to play God, a judge or an old guy sitting on a porch.假如你需要人扮演天神,法官或者坐在前院的老人。

厄尔讲这句话的情景是苏菲说以后要拍电影,厄尔说他可以扮演这三类角色。这可是有由来的,因为在美国电影当中,知名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分别在《冒牌天神》、《虚荣的篝火》、《贝拉的魔法》成功地扮演过三类角色,所以在美国电影文化中,这三类角色通常由黑人来担当。

例4.This things hates women so much, we should call it Texas..

这个东西(指咖啡机)这么仇视女人,我们应该管它叫“德州”。

这句表明上似乎是字字对应的翻译其实另寓深意,因为德州通过了一系列歧视女性的法案。所以对于特定文化词的翻译,有些时候需要补注,有助于受众的理解原剧的对白。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翻泽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主要是为了能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而字幕翻译正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

例5.Max: There’s no shame in it, Caroline. Everyone poops.

这又没什么好可耻的,卡洛琳,人生自古谁无屎。

Caroline: I just eat, digest, and then an angel comes and takes it away in the night.

我就吃、消化,然后会有天使乘着夜色飞来蒋便便取走。

Everyone poops译成“人生自古谁无屎”可谓绝译,仿拟汉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搭配下句的解释实现了信息的衔接和连贯又不失幽默,更是别出心裁。达到了 “嘀笑皆非”的效果和有效交际的意图。

四、结束语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成功地实现了多维度适应与多维度整合转换。字幕翻译架起了跨越中美语言、文化、交际障碍的桥梁,通过看美剧及其字幕翻译,年轻一代的中国人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作者简介:王荣宁,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法方向。

参考文献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 外语研究,2010,(4):62-68.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2010,(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