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物志》中“宋版”的书装及版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2

对《长物志》中“宋版”的书装及版式研究

啜文新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明代文人文震亨编著的《长物志》是一本讲述江南文人生活情趣的鉴赏类书籍,也是美学的一种集中反映。本书总共提及两百多种“长物”,涵盖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反映文士阶层艺术生活的审美情趣。本文就从《长物志》的“宋板”主题中,结合现代平面设计的要点,主要是在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等方面,探索《长物志》中影射的高级美,以及这时文人的审美情调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长物志》;宋刻宋版;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1是沈春泽《长物志·序言》中最早记载到,“物”是从古至今以来都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不论是对世界的认知即哲学里讲的唯物主义,还是对情感的表达,国人都会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归结到“物”中。对于“物”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价值或者物质价值都将是难以估量的。“长物”二字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的“丈人不悉龚,龚作无长物。”2原意本是指代“多余之物”,而文震亨《长物志》中提到“长物”并非是通俗意义上的生活必备杂物,而是作者文震亨希望记录保存并让后人能知晓的士绅阶层的文化内涵的有价值的东西。

《长物志》中宋板记录道“藏书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佳,佳者有欧、柳笔法,纸质匀洁,墨色清润;至于格用单边,字多讳笔,虽辩证之一端,然非考据要诀也。”取其大意为藏书以宋代刻本为贵,宋代刻本的书写大都粗细有度,其中好的作品有欧阳询、柳公权的笔法,纸张质地匀称干净,着色均匀;至于格用单边,用字多用讳笔,这点可以作为辨别的参考,但不是考证的根本依据。

宋版图书作为古代中国刻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以及多精校精刻的特点而素为后世所推崇。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辟了中国刻书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代。可那是为何?究其究竟,都是有原因的。政治上,“尊重文士,以文治国”的国策为广大文人志士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经济上,究其根本,宋代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宋代的刻书业是密不可分的,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宋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风气上看,宋初时,太祖言:“帝王之子,当务读经书,制止乱之余大体”3,他不仅自己喜欢沉迷于书海,同时也要求大臣们读书,然起时,社会对读书的推崇也成为了宋刻宋板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宋代刻书兴起之时,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尚未形成,然而刻书字体需要的是凝重端庄的楷书,因此唐代各大书法家的字体也被争先作为模仿的对象,这也就和前文提到的肥者学颜,瘦者学欧相呼应,总体来说,北宋早期多用欧体,其字瘦劲秀丽,字形略长,转折笔画细有脚。而颜体字形雄伟朴厚,有骨有肉,略显肥胖。版式继承了古代卷轴装的形式,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书的第一行,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序文、目录、正文不分开,互相连属。书籍的装帧与书籍的制作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用竹、木简和帛纸所做的书,装帧形式也较为单一,只能是卷轴的方式,后来虽也用到了纸,不过纸不够坚韧,来回卷舒,不但检索文字不方便,而且也极易断裂。但此时宋代的版印大肆盛行,制作书籍也从手写变成雕版印刷,这样的书籍制作方式势必会影响到书籍的装帧形式,从最开始的简轴装一直扩展到蝴蝶装,包背装,将装帧技术向前推动的极大一步。

文人多爱书,尤其在古代极为明显,而有经济条件的文人更爱藏书。我国古代的图书业自宋代后以雕版印刷为主流,而后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套印等多种印刷技术。从书中可以看出文震亨的收藏观点以书籍本身内容、印刷出版质量为衡量。从文震亨的理念看一本书的价值,除了读以外,收藏也是其独有的特性,从几个现代的书装设计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

书装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材料的工艺之美,传统书籍大抵是纸质的,种类单一,如今大量新型材质用于现代书籍。由王序设计师设计的《国际平面设计联盟2000年新会员》一书中,为体现国际AGI的设计目标和设计理想,充分利用新材料:书的封面用特殊的黄色铜版纸来设计,而对于书的装帧设计,则利用了蓝色的塑料进行包装,那个本书合起来成了一个绿色的封面,清晰地向读者及众人传达了他环保的概念。总而言之,一个出色书籍设计师在不断追逐新材料,不断尝试新工艺的同时,应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和创造精神来对待材料的质感,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才能为装帧增光添彩。

本土文化的回归,展现书装对“书卷气”的尊重和意义的诠释。近年来西方文化的过度侵入,反思泛西化成了设计者们思考的趋势,对书籍文化的尊重,淡化土地懊恼的痕迹,追求返璞归真的“书卷气”,是我国书籍设计的文化精神,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文化根基和底蕴,但本土风格绝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它追寻的是中国精神与时代的和谐统一,现代书籍中对具有中国精神、气象的作品,国际上是赞美和肯定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获得了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当之无愧的继承发扬者。书中融入了很多中国特色,典雅古朴,手工意味浓厚的的书套配上火红的中国红,水墨晕染加上原始的象形文字,呈现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由此看来,文震亨《长物志》的宋板,虽然只对宋板的介绍略显浅显,但其蕴含的深沉道理对现代平面设计都有着深远影响。宋人爱书,所以赋予刻书精神极大的追求,这使得刻书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刻书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学术的勃兴。这种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对宋刻的影响不亚于经济繁荣中技术纯熟等物质因素,也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在近千年后翻开宋版书,犹见其神韵淡雅,风骨雅致,墨香依旧,不禁为之倾倒!

参考文献:

  1.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2年.

  2. 李致忠《宋代刻书述略》,载《宁夏图书馆通讯》,1980年第二期.

  3. 田军《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05-16.

  4. 杨萌伟《长物志》审美思想的时代性[J],大众文艺,2019-09-30.

  5. 郑建启,艺术设计方法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