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探讨

张尧 周玥 徐政 通讯作者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p值>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显著低于对照组30.8%(p值<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或封闭复位内固定、半髋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但内固定治疗易增加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及二次手术几率增高,因此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首选[1]。有统计指出,90%左右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临床对于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还有一定的争议[2]。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情况。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差异,将1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0.65±3.42岁,体质指数24.52±2.32kg/m2;将2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为71.53±3.72岁,体质指数25.02±2.56kg/m2。纳入标准:患者均临床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年龄在60岁以上且符合手术指征及耐受;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表示同意参与;患者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伴有老年痴呆、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患者;排除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史患者。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从后外侧入路做 10~15 cm 切口,后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暴露髋关节。切开关节囊内旋内收髋关节后,将股骨头脱位并取出股骨头。彻底清除髋臼内软骨,选取合适人工髋臼并置入,对股骨头大小进行测量,选取合适的股骨柄生物假体并将其置入髋关节,对假体进行固定[3]。调节髋臼和人工股骨头到适宜的部位,植入假体后均对关节活动度、稳定情况进行检查,放置引流管并缝合。

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与观察组相同,但术中仅置入人工股骨柄及人工股骨头,不安装髋臼。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及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Harris量表进行评测,分值越高说明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其中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比较(`x±s

组名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

(d)

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

n=13

75.34±10.32

8.18±1.27

263.30±21.27

观察组

n=27

93.48±11.02

10.32±2.84

349.71±24.42

T

4.974

1.656

26.682

p

<0.05

0.271

<0.05

2.2 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Harris评分为(71±5)分,对照组Harris评分为(56±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显著低于对照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 [n(%)]

组名

例数(n)

肺部感染

伤口感染

股骨颈短缩

假体松动

并发症率

对照组

13

1

1

2

0

5(30.8%)

观察组

27

0

0

1

0

1(3.7%)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使老年发生股骨颈骨折的致病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4]。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的下降,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损害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从而使患者一旦受轻微外力影响就有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另外老年人髋周肌群也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反应逐渐变得迟钝,不能及时有效抵消髋部相对较复杂的局部应力,加重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5]。临床以手术复位内固定为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手段,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造关节代替损害髋关节,达到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临床两种手术方法均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全髋关节置换在手术过程中会置入人工髋臼。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简便、伤害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后容易出现股骨头脱位、髋臼磨损等问题,远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少股骨头、髋臼及软骨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磨损,人工髋臼使用寿命更长,远期疗效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半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而Harri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后者效果更好。

总体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其具有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庆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68-1370.

[2]胡建彬.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685-1687.

[3]周永焕,郭质彬,兰国堂,屈天昊,林浩.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20,41(6):1397-1398.

[4]叶恒.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6):1040-1042.

[5]祝浩刚.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