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开展和防治体系建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开展和防治体系建立

张琦

河南省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63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猪肉是人们的餐桌美食,猪肉的卫生问题得到更多重视。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给生猪养猪户带来极大困扰,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能够更好预防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问题,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是技术人员和养殖业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小型养猪场面对疫病时所采取的防疫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生猪养殖行业发展。

关键词小型猪场;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猪养殖业也进一步发展。目前农村的生猪养殖形式主要以小型养猪场养殖为主,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但这种养殖方式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些缺陷集中体现在对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上。由于养殖场规模有限,其卫生水平与防疫设施通常不能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这给小型养猪场 带来了严重的生猪疫病流行风险。因此,我们加强小型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工作。

1 目前生猪病疫发病情况的现状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生猪疫病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型养殖场中,由于场地条件等因素限制,疫病防控工作未能有效的实现,容易造成多种生猪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在这些生猪疫病中,最常见的主要有猪的肺部疫病、伪狂犬病、猪的流行性感冒、猪链球菌病以及圆环病毒病等。根据统计表明,目前这些疫病在小型养猪场中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生猪疫病的发生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在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致病的病毒则会自动复制或变异,并且通过不同的途径向所有的生猪传播,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生猪疫病连续不断的传播。这些小型养猪场平时没有遇到过样的疫病传播情况,无法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会严重影响小型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2 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相关人员缺失

我国小型养猪场都是家庭式养猪场,养猪场内的工作人员是养殖者,也是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对养猪场内防疫工作监管到位。一般来说,养猪场内的兽医、防疫人员、卫生监管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1]。但养猪场因规模和经济效益影响,往往一人多职,难以保障对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的保障和工作开展。专业技术和防疫人员缺失,在面临疫病的时候,难以找到相应的、快速的处理方法。

2.2 养猪场内部的空间环境不合理

随着每个生猪生产日期的不同,每一个季节都可能导致防疫瘫痪,这就要求猪舍高规格的建立,做到防寒、保暖、干净、通风等。小型养猪场内的猪舍面积不大,且单位面积内养殖的生猪数量过多,如果出现病猪就容易出现传染引发疫病。单位面积内的生猪数量过多,对排泄物的处理和卫生清洁工作做不到位,加上环境内比较潮湿、通风性能差,也是引发疫病的条件之一。所以,保障养猪场内的空间环境合理是规避生猪疫病出现的关键。

2.3 对防疫工作开展认识不全面

在生猪防疫中,最新的防疫技术能够保障猪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遭到疫病侵袭。为避免疫病影响,要与本地过去的防疫经验进行结合,以保障对生猪防疫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针对猪进行不同比例的药物配置,对疫病进行预防,增强养殖猪抵御疫病的能力,保障猪生产质量。因规模和管理者,部分养殖者对防疫技术认识不全面,导致防疫技术即便制定体系也形同虚设。

3 完善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对策

3.1 强化养猪场猪舍布局

养猪场内的环境是否卫生和干净与疫病出现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环境较差的养猪场容易产生病原体和一些传播性疾病。要完善防疫技术和建立防疫体系就应当优化养猪场内的环境,保障养猪场内的卫生清洁,净化空气质量,降低不良气体或尘埃对养猪场内环境影响,对一些污秽物及时清理[2]。保障养猪场内的正常通风、保温等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处理生产期间可能出现的状况,让生猪可以平稳地恢复到原有正常生活,保障生猪健康成长,避免发生疫情。

3.2 提升消毒技术规范性

提升消毒技术的规范,养殖人员应当首先了解现代化的防疫技术,在此基础上对生猪防疫新技术进行应用,进而才能更好地保障猪的产品质量和产量。防疫技术是现代化畜牧业和科学技术进步下发展的产物,尽管目前防疫技术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能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防疫技术的管理和发展,可以看到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完全可以将这些问题避免。通过防疫技术的不断完善,生猪防疫也必将给养殖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和便利。

3.3 强化防疫技术认识

保障生猪防疫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是关键。要求提升工作人员养猪防疫过程中的判断能力,能够始终坚持用生猪防疫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在以质量对猪定价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工作,在短时间内给出准确的生猪防疫技术方向。 从上述观点看,可以看出生猪防疫技术提升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生猪防疫理论知识以及多年成熟的生猪防疫经验

[3]。从我国目前多地的养殖猪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经验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是造成生猪防疫技术出现落后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求相关部门提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保障生猪防疫人员能够将生猪防疫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3.4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防疫计划

小型养猪场必须根据所在地区的防疫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疫病防控计划。计划的制定需要以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结合养殖生猪的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时期内的防疫要求,只有将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到,才能保证小型猪场的防疫计划能够适合养猪场的自身发展状态。

3.5 针对附近已经流行的疫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生猪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速度非常快,所以掌握养猪场附近的疫病流行情况对自身疫病的防治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正常养殖工作的同时,养殖户必须积极的去了解自己养殖场附近有没有出现疫病流行的情况,以便掌握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以及具体发病情况。这样可以针对这些疫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不仅能够保证疫病流行时能够迅速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且大幅度的降低自己养猪场疫病流行的几率,减少经济损失。

3.6 丰富自身的疫病防控知识

作为小型养猪场的养殖户,必须加强自己对疫病防控相关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养殖过程中坚决的执行相关的规定以及自身的防疫计划。并不断的向养殖经验更加丰富的养殖户学习,在他们的指导下适当的改进自己的防疫措施,保证疫病防治工作能够符合自己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提高疫病防治效果[4]

3.7 注重防疫措施取得的效果

在所有防疫措施都按照计划执行后,养殖户必须及时跟踪实施效果,并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检查,保证这些措施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并将所有相关的数据整理并保存下来,用于在以后的疫病防控工作中学习和参考。

4 结论

总的来说,小型养猪场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已经趋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只是如何在小型养猪场开展防疫技术和体系建立有所不足。防疫技术开展和防治体系建立也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以小型养猪场为例进行的防疫技术和防治体系建立,也能够为其他牲畜养殖中规避疫情提供相应的参考,实现我国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深. 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 2019, 40(4): 12+14.

[2] 丁登善. 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建设[J]. 农家参谋, 2019(8): 145.

[3] 郑益. 规模化养猪场猪病综合防疫措施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4): 133-134.

[4] 梁绮顺. 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风, 2013 , (13):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