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涂莺

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200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50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比组,预后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预后护理满意度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医疗科技水平也随之进步飞快。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成为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1]。虽然机械通气能够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肺部感染的情况也会随之增加。所以提出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可以针对性、询证性的实施一系列措施,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治疗[2]。因此,本研究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和满意度的影响。以下是本研究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预后护理满意度。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无法准确表达生理感受的患者以及心肝肾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7.6-54.2岁,平均年龄(38.28±1.10)岁;实验组年龄28.02-55.36岁,平均年龄(39.18±1.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1)消毒隔离;(2)体位管理;(3)持续声门下吸引;(4)声囊管理;(5)口腔护理;(6)每日唤醒;(7)预防消化道溃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预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对照组

50

9.36±2.31

实验组

50

3.54±1.62

t

1.426

P

<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预后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程度

对照组

50

23(46.00%)

20(40.00%)

7(14.00%)

43(86.00%)

实验组

50

44(88.00%)

5(10.00%)

1(2.00%)

49(98.00%)

X2

1.2368

1.0159

1.0275

2.8348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机械呼吸作为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呼吸支持手段,有效的好、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降低感染率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集束化护理干预是极其重要的[3]。当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集束化护理干预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先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以及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1)营造安静的环境:患者在康复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疗养。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病房的安静和舒适,保证室内的定期通风以及温度、湿度。

(2)体位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无法自行运动,因此,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体位护理,通过合理的制动减少肌肉坏死程度。同时进行适当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4]。在卧位管理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亲切感和安全感,消除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疑虑,积极帮助患者调整好姿态,并向患者家书介绍卧位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卧位管理舒适护理进行过程中,要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3℃左右,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除此之外,保护好患者的隐私也是十分重要的[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比组,实验组的预后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预后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晓婕,江振强,欧慧慧.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54-255.

[2]赵雪莲.集束化护理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1):128-129.

[3]董观燕.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9):1509-1511.

[4]廖姝,王莉,李娟,曾雯,赵乐琴,兰莉萍.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49-250.

[5]韩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2162+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