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杨岳

汨罗市特殊教育学校 414400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特殊的教育策略。特殊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是处于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特殊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特别重视对特殊学生德育层面的教育,对现有德育方式进行创新,有效引导学生,使他们思想更加健全,形成全面且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特殊学生;道德教育;初中教育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应该是教书育人,对于德育教育而言,育人是其主要目标,只有学生思想层面积极,才能使其身心更为健康。社会日益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不同要求,需要学生可以有良好品德,所以,教师要改善德育教育方式,关注学生内心状况,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提升教学效果。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工作的根本。而初中德育教育无疑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所决定,刚刚褪去小学阶段的稚嫩,正处于个人品格和和价值观念成形的关键时期,加之特殊群体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侧重点也逐渐变成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做好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如今的特殊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更多的是注重形式上的“语言的巨人”,所以更深入的探究出具有创新性的德育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特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是实现师生生命价值和健康成长的跑道,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尽管特殊学生的生命是残缺的,但是他们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丝毫不逊色于普通学生,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需要精心构建学校的课程文化,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校本化课程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学校树立了在活动中育人,在生活中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举办艺术节系列文艺活动、双体日趣味竞技活动、踏青及“走进春天”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设早训课、兴趣课、生活适应课;开展聋生语文、数学应用能力体验活动、法制教育观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深化了教育主题、塑造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和品质、锻炼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德育教育植根于校园,使学生文明的种子植养于这片土地。

二、根据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特殊学生正确道德观

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本身就和其他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距。对很多的事物缺少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为了能够让特殊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我们在进行班会活动时,可以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互帮互助的场面,然后让他们自己深刻的体会到得到别人帮助后的快乐。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路,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及良好的道德理念。要知道,国家之本,源于教育,国家的强盛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育部门对德育教育的强化管理是非常之有必要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实效性的提升亦是显而易见的。

三、引导特殊学生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因为特殊学生存在着身体或者是心理上的缺陷,所以接受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实在过于单一化,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灌输,学生对于灌输的理论内容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便对德育课堂产生了抵触心理,更会导致学生对德育学科的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因此,改进德育教学方式实在是刻不容缓。我们可能听说过,学生之间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学生最怕的三门课,数学,作文和毛概”,事实上,理论课之所以不被学生们所欢迎,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使得课程充满了鼓噪乏味感。其实不然,德育课理应是有趣的,所缺的无非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我们都只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被应用于生活,进行适当的实践,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更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点,这样做何乐而不为呢!譬如,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参观学习,学生一边参观,教师一边讲解。亦可带领学生在校外进行道德课的义务打扫,探望养老院等等。德育教学方式的改进,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是创新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

现在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压以及抗打击能力较低,尤其是特殊学生,使得他们在学业中面对一点挫折就产生退缩情绪,因此,应该有效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学生个人心理素质,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心理更为健康,另一方面能够改善他们学习状况,从而自主学习。无论学生有多么特殊,无论学生属于哪种残障、无论期待与收获有多大的落差,无论前行中有多少泪水,特教老师从不嫌弃任何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亲人般的照顾和关心。很多家长都不情愿把孩子带到公众场合,然而老师们牵着孩子们的手走在广场、走在大学校园、走进博物馆、走进香包节...学校坚持的“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谱写了校园温暖、感人的旋律;老师帮助学生洗衣服.洗头;与他们促膝谈心、聊天;带领他们就医、过生日;手把手教他们表演节目..这些充满温暖和感人的活动不但陶冶了教师的人文社会素养,传播了正能量,而且成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对外宣传的名片,深受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正是这样的坚持与努力,学生在爱的乐园中一天天长大,学生在爱的事业、光的事业、良心的事业中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使他们告别了自卑、告别了灰暗、告别了过往,从而走向灿烂光明、走向自立自强、走向美好的未来。

结束语

每个生命来到我们面前,无论是否残缺,我们无法否认和拒绝他们的无比神圣,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永远在路上,常说生命且行且珍惜,我们更需要以“愚公”的精神坚守梦想,坚守希望,在特殊学生的德育探索实践中鸣响生命的赞歌

参考文献: [1]高政.“家庭类”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0(22):174-177.

[2]叶飞,檀传宝.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基础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07):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