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碧莹 张鹏 李仲梅

( 1 天津市东丽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邮编: 300300 ; 2 天津市东丽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邮编: 300300 ; 3 天津市东丽区气象局 邮编: 300300 )

摘要: 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服务保障。本文主要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实际,首先分析了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并给出了一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加剧,高温、暴雨、洪涝、雷电、大风、暴雪、干旱、霾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出现越发频繁, 气象灾害呈现影响大、范围广、损失严重的特点,经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社会大众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预警是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环节,需要在恰当的时机通过各种手段向处于灾害风险中的人群或组织提供有效的行动指南信息。因此,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等工作,为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降低灾害性天气危害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本文主要以天津市为例,根据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不断提升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水平。

1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实践

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服务保障。近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例如2020年5月下旬,天津多发短时局地强对流天气,降雨过程呈现突发性强、短时雨强大、分布不均匀等特点。针对此种灾害性天气特点,市气象局及时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气象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作用,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性和提前量,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城市运行和公众出行提供依据。

2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灾害性天气预报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待增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由于突发性较强,发展蔓延速度较快,预警时间特别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气象预报预警难度。目前,天津市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还需要有待增强。

2.2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较低,仍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在当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性不够。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和山区,灾害性天气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尚未得到全面覆盖,仍然有灾害性天气监测的空白区域存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个居民,这样即使准确率再高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也没有办法发挥实际作用,使社会大众无法提前作出反应。

2.3预警反馈与联动机制不健全

在灾害性天气预警反馈方面,基层气象部门受到人员、设备以及信息来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灾害性天气的收集相对简单,灾害的收集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准确及时地获取灾害性天气情况,进行灾害性天气评估。在预警联动方面,尽管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发布预警信息的协调,社会联动和应急能力的协调合作能力还远远不够,极大地影响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联动服务的高效开展。

3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

3.1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建设

应不断强化天津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的准确率。将天津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突发灾害行天气的监测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尽快建立起跨部门灾害性天气联合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构建部门联动的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平台,以高效、准确的监测灾害性天气,为天津市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精细化的预警服务信息。

3.2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已成为日常社交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覆盖面更广,可以同时采用多种素材来发布信息,使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有较强的及时性,可实时推送最新信息,给用户带来便捷。同时新媒体交互性较强,用户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反馈、评论和互动,为了解公众对服务需求提供便利。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传统的纸质、LED、电视广播等媒体都是定时定点发布天气消息,但天气是变化多端的的,使传统媒体这样传播方式的天气预报时效性比较差。自新媒体的应用以来,所提供的气象服务是不存在延时性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到的天气消息。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手段来实时推送气象状况及预报,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气象信息。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水平,天津市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灵活性好、信息多样性、互动性强、传输便捷等特点,以建立一个新的气象媒体矩阵,将其上下链接并共享资源,需要体现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信息传播的特色,通过手机短信、APP、天气节目、广播、微博、微信等不同方式传播气象服务信息。此外,气象部门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媒体和创意机构等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为新媒体时代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依托新媒体,进一步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专业性和时效性,在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向的同时,逐步优化气象信息内容以及灾害性天气信息传播方式,大幅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质量。

3.3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机制

天津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完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应急管理、公安、民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交警支队、消防,城管等部门间联动,应尽快实现监测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部门间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席会议制度。要不断优化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及稳定性、拓宽信息发布渠道,重点针对主要水运、航运、陆运的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点等地区,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在建工程工地、易燃易爆类重点单位,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为公众出行和旅游安全、灾害性天气防御重点单位生产安全做好预警服务。各县(市、区)、乡(镇)、村和学校、医院、社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人员密集场所等,要指定专人负责灾害防御工作,形成市—区—社区—户直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否可以高效高质量开展。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应不断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工作,认真梳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制作发布业务流程,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的优势,拓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领域和手段,并且要强化部门间联动预警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艳伦.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24):226-227.

[2]刘文伟,减晓钟,周霖华,等.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渠道及手段的探讨[J]. 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10.

[3]张连霞,徐桂梅,夏莹,等 . 浅谈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的必要性 [J]. 内蒙古气象,2017(05):38-40.

[4]杨昱 .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技术研究 [J]. 科技传播,2016,8(06):124-125.

作者简介:孙碧莹(1994-),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