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探索研究

文华 崔永娟 苏桂明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桂林市 541004

摘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通常从建设目标和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和举措、合理的建设内容等三个方面建设。

关键词: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探索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家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保障工作,各地方积极开展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认定培养工作。

职业院校精心部署,引进和培养技能大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健全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全面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技能的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通常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建设总目标及原则

1.建设目标

以“服务专业、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建设目标,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特色把大师工作室建设定位于“共同研究平台、促进成长阶梯、提供服务中心”。致力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服务社会等方面出“育大师、 育名课、 育名生”。使教学与教研相结合,技能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真正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行业产业发展服务。

2.建设原则

(1)回归主旨原则

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职业素养,要提升教师素质,而大师工作室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平台和途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大师工作室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大师带领学生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同时学习技能、职业素养等,

(2)职业特色原则

大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的发源地、专业带头人的集聚地和未来大师的孵化地。 我校大师工作室建设要彰显职业特色。

(3)以校为本原则

从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从重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角度,李平大师工作室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以本校在职在岗教师为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通过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促进在职教师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成长起来的。

(4)地方风格原则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最终目标,结合学校职业教育特点,融和桂林山水,建设岭南风格园林工作室。

二、建立工作机制与举措

1.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学校建立由分管副校长全面负责的建设项目办公室,领导协调各职能科室、专业部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按照“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参与建设的每位教师。项目参与教师严格按照大师建设进度表,以第周、月、每季度等形式及时向项目办汇报项目建设情况,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2.项目建设主要措施

(1)制度保障。根据《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制订相应的例会、习研讨、工作及考核实施细则。制订井实施本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任务分解和考核制度,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2)管理保障。根据任务和分解项目任务制订时间表,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 落实项目跟踪检查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

(3)经费保障。严格经费审批制度。设立专人核算,将经费控制指标与任务完成指标-并作为项目考核内容,依据进度分期划拨,专款专用,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合理的建设内容

1.扩容校内大师工作室,完善大师及成员选拔机制

(1)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大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团体,除了注科研能力,要经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大师的示范作用,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更应注重与企业密切结合,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将大师工作室服务社会的方向定位为对接业和引领产业等服务,以增强大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

(2)拓宽大师的选拔范围

引进、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聘请李平为常驻大师,聘请同类院校知名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到国内知名院校参观、学习等手段优化师资队伍,提搞"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兼职充实工作室教师队伍,本着“不求多而全,但求少而精”的原则,让这支精千队伍中的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行家里手,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

2.依托大师工作室,深化课改,形成教师发展孵化机制

(1) 学习理论,提升大师修养

精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勤读专业杂志,细谈学习体会,常写读后感专业心得、 学习体会。出版论著、教材,发表论文,课题研究。

(2)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师工作室的立足之本。无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无论是打造团队还是培养成员,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大师工作室主持人要做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一是要带头 上好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二是要努力发挥个人特长.形成教学风格;三是要善于反思,对自己的特长和风格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四是要与团队成员分享教学主张和教学行为,以形成共同愿景,并取得所有成员的内心认同;五是要创设平台,为团队成员开设各种课堂教学研究课搭台,在听课和评课中和成员-起发现问题、 反思问题、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 积累优秀教学资源

依托速课平台,构建园林专业微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打造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速课学习平台。速课平台采用移动互联网优势,让学校的选修课程开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等限制,极大增强了学生选课、学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手机二维码扫码进入选课平台,快速实现课程选择。《园林制图》、《插花艺术》、 《盆景艺术》、《园林施工技术》等十多门速课将原本几十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几分钟的特色微课,借助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效果,是供更生动形象的知识解读。工作室成员和企业师傅经常处于学校和企业“两栖"状态,既提高了增强职业教育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4) 参加企业一线及管理岗位实践锻炼

实行教师与企业行家“校企轮岗"制度,派遣专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 通过到企业轮岗,教师利用其周末时间到企业挂职实践,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职场氛围,更有利于回校指导学生的专业教学。 此外, 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家旅游局进行挂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下企业实践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派工作室教师参加园林培训师、茶艺师、插花培训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保证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落实。

(5)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理念,大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机构研修、中职教学改革培训等。

(6)开展经常性教学研讨活动

大师工作室将教研活动制度化、定期化,研讨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研讨形式可以是说课、听课、 评课、校本培训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团队活动。

(7)备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室产学研机制

积极寻找并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项目,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作为培养团队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载体,并以此带动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4.推出大师工作室,建立工作室服务社会机制

将面向社会举办盆景、花艺师等职业资格培训班,并为企业提供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施工等服务技能等培训项目。学校充分利用桂林市经济发展的会展优势,选拔组织学生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大师工作室成员的各有所长,将为我校今后进一步与兄弟院校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开拓了新的空间。

5.引入企业大师工作室,推进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互动机制

通过引入企业大师工作室,搭建专业的技能人才学习平台,建立技能人才“专项技能” 传承机制,推行技能大师带徒制度,提升教师能力,带动青年教师, 推进专业及基地的建设,实现教学和技术攻坚双赢,让技能不断传承。

四、结束语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将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以及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大师工作室的建立,旨在给技能大师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更好发挥技能大师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



本文为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