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汤福标

台州临海市白水洋镇祥里小学

摘要: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热爱音乐的良好习惯,为日后欣赏水平的养成打下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加强美感的培养收到了学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的培养,首先介绍了音乐美感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小学阶段美感培养的路径,最终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的培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感培养;欣赏能力

引言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以及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受到音乐的感染较大,因此具有积极的热情,也会将自己内心的开心表现出来。如果想要保证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完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美感的内容

音乐美感主要是指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体会与感悟,是一种经由器官感受上升至精神感受的心理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交流与沟通,对音乐文化以及人文需求的内涵感知。其中音乐美感主要分为一下三个方面:

1.听。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聆听,听是构成音乐美感的主要构成。如果光是存在乐谱,没有声音上的表现,就显得美感会过于单调,因此音乐要通过声乐以及乐器的具体表现才能够给听者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情感上的迸发。

2.感。每首音乐中蕴含的情感都不相同,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曲名就能够知道这首音乐创作的时间以及地点等,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中传递的美好景象,其中蕴含着涓涓细流、百花齐放等。因此感受能力在音乐美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自身的感受才能将曲子与想象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妙境界。

3.赏。赏主要是指鉴赏。在听过音乐后,人们会更加自身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曲风。结合自身经历选择合适的音乐,这就已经表示自身美感的形成。

二、美感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人们听到悦耳的音乐时,大脑皮层会分泌一种激素刺激自己的神经系统,人就会变得更加精神焕发。因此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时常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能够使自身的心情愉悦,有利于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二)促进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

人类的左脑具有相应的逻辑功能,右脑具有想象功能,很多人也习惯将右脑称之为音乐之脑,这与人类的创造力是息息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到美,同时还有助于梳理自己的个人思维,实现自身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因此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智能素质。

(三)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

音乐属于情感艺术的一部分,通过听觉能够直接作用到人类的心灵之中,其中不需要任何的媒介就能够直接实现,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表达的情感并不仅限于喜怒哀乐,同时更能体现出高级的感受。小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还能够为更高级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感培养的路径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和学是从两个角度出发的基本要素,两者应该是协调的有机整体。在一二年级,音乐课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处于低阶段的小学生智力是在逐渐发展,因此能够表现出内心直接的情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美感就于需要从他们的内心深入直接探究追真实的感受,主要的方式可以把包括音乐律动、音乐游戏以及音乐图画等能够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的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音乐的海洋中,在音乐生态性的带动下寻求小学生音乐天性中的兴趣点并加以无限放大培养,保护小学生的天性,如此良心循环能够保证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受

在3-4年级中阶段的小学生中,对于音乐的感知不仅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美感培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生音乐的美感培养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其核心应该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每个人的审美能力都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因此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在音乐的不断熏陶下,小学生的美感会不断增强,并且随着身心的发展,小学生的美感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在小学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组合中小学生好动、性格活泼以及喜欢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小学生的音乐反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音乐中的美感不断渗透给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塑造音乐课堂中音乐气氛,主要通过板报等形式,能够让学生熟客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想象力较低阶段更加丰富化,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也要抓住这一特让学生能够用于表现自身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以及文字等让学生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

(三)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5-6年级高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灵正处于既成熟又幼稚的矛盾时期,性格上主要表现为既独立又幼稚的特征。他们的兴趣相比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更加广泛,不仅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更加关注,同时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也较为重视。因此培养学生美感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艺术的感受以及审美的主观性。小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教师对于音乐的传授不应该是固定化的过程,应该建立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音乐审美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聆听。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出音乐的美感。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中阶段的小学生教师的教学重心应该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受,针对高阶段的小学生,音乐教师应该以丰富学生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上述帮助帮助小学生培养自身的美感进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瑗.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

[2]汪语嫣.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3):158-159.

[3]李慧芳,陈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大众文艺,2019(07):178.

[4]孙冬妮.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