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下家园审美教育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论疫情下家园审美教育新模式

马胜男

顺义区牛栏山第二幼儿园 北京市 101300

摘要

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最终达到人格完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上疫情期间,线上教育设备应用不完善,家长的审美教育能力匮乏等问题,给幼儿审美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家园共育探究幼儿线上审美教育新模式是幼儿园当下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幼儿;审美;教育;家园


审美教育的名称最初是19世纪末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1它的特点在于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创造,在获得精神满足与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形态、结构等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及高尚审美情操。但是,如今家庭对于幼儿的审美体验认识不到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发展,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培养能力弱。幼儿园线上教学经验匮乏,造成幼儿在疫情期间,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幼儿园应针对家庭环境的现状,深入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审美教育,探索适宜幼儿的线上家园审美教育新模式。


一、创新形式,开展家园审美教育互动话题

(一)发放线上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审美教育原有水平

教师可利用问卷星、腾讯文档等小程序制定家长调查问卷,设置单选、多选、问答等题目,了解家长对幼儿审美教育的关注程度、认知水平、能力范围,进行科学的问卷分析。

(二)召开网络家委会,拓宽幼儿审美教育资源

家委会是班级家长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带动力,在班级活动中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家委会资源,宣传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搜集家长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例如:美术馆工作人员、摄影师、服装设计师、美术教师等,支持班级开展审美教育活动。

(三)开展网络培训,借助专家资源提升家长能力

教师可将专家的审美教育理念通过微信、QQ、钉钉群、公众号的方式向家长推送,有效提高家长对幼儿审美教育的认知水平。


二、多个维度,纠正家长审美教育误区

(一)从心理角度,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审美教育中的心理活动

审美教育并不是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工具与手段,审美教育有自身的独立性,家长应首先认识到这一点。例如:教师请家长和幼儿说一说我心中的抗疫英雄,并画一画。多数家长会跳过第一个环节,直接让幼儿画一画,殊不知忽略儿童的直觉、幻想等感性能力的培养,将会造成审美教育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灵魂。

(二)从情感角度,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

家长在陪伴幼儿进行审美活动时,习惯性将自己的理解无条件的灌输给幼儿,忽视幼儿与艺术进行心灵对话,这样会造成幼儿自信心的匮乏,体验不到审美的愉悦性。

(三)从评价角度,引导家长重视幼儿自主理解与创造

教师要引导家长切勿将技能技巧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慎重成人示范与幼儿模仿,重视培养幼儿自主创造。评价时切勿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故而忽视创造性的培养。


三、开拓思维,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2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审美教育在家庭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家长从多方入手,为幼儿创设温馨、自然、科学的审美教育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抓住生活环境的契机。

(一)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

1.温馨的活动空间

家庭活动场地的舒适程度会影响到幼儿的审美体验,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安全的活动场地。

2.丰富有趣的作品

教师可通过网络为家长推送经典艺术作品,家长可在墙上、桌上进行展示,例如:经典画作、水墨画、儿童画,或者雕塑类、各种工艺品等。

3.多样化的物质媒介

家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刺激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使儿童产生新颖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在操作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

(二)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

1.优美舒适的音乐环境

在幼儿起床、进餐及其他时间,家长可为幼儿播放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既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也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同时有助于艺术创造性的发挥。3

2.积极的语言沟通环境

家长可以采用启发式或艺术性的语言与幼儿沟通,激发幼儿感知审美对象的特征。例如:在实践中,家长可以多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性的语言,

或用谜语、诗歌、童话等调动幼儿的什么情感,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心理思考。

(三)利用可贵的生活环境

1.人文景观的利用

人文景观是人类的文明财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幼儿搜集相关资料,或利用休息时间亲身体验,感受建筑、设备设施的文化魅力。

2.自然景观的关注

陈鹤琴提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4自然中的风雨雷电、冷暖变换、自然景观是不可多得的审美教育资源。《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为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5家长可以运用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事物,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声音、形状、用途、色彩等方面,引导幼儿感知的同时体验对称、节奏、情节等因素。例如,对下雪天的感知,幼儿通过亲身看一看、摸一摸雪的样子,玩一次打雪仗,才能体会到雪的冰凉、雪的美丽、雪的形态多样,并感受人们打雪仗时快乐无比的心情。


四、重视体验,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审美教育中除艺术教育还包括自然美育和社会美育。但由于艺术是所有美的形态中最精彩、最辉煌、最动人心魄的感性形式,所以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6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互相包含,相互促进的理念。引导家长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

(二)以丰富的艺术内容吸引幼儿

兴趣是激发幼儿探索的重要内在动力,7因此,教师可引导家长首先通过聊天、观察等方式把握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兴趣点使幼儿获得审美愉悦。例如,幼儿喜欢童趣的雕塑,家长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教师录制走进美术馆系列微课,引导家长与幼儿通过线上赏析,获得审美体验。

(三)用游戏的形式开展艺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使艺术活动充满生机和趣味。角色扮演、猜谜语、变魔术、讲故事等形式可以让幼儿兴致盎然,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例如,玩餐厅游戏后,引发幼儿创设餐厅环节;通过美发厅游戏可以引出“发型设计”等活动;通过时装表演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

(四)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艺术活动

疫情期间,班级建立微信群,教师以每周一主题的方式,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例如:开展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主题绘画活动,幼儿可利用豆子、糖纸等丰富的生活材料,创作绘画作品,家长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疫情对幼儿审美教育既是机遇与挑战,经过一系列的探究,以上四个新摸式在家园审美教育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及对家长的审美教育引领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家长的幼儿审美教育能力;最重要的是,幼儿在家园审美教育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6;07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心出版社、2006.7

【3】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76

【4】王恩侠、武红华、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6;3

【5】艺术领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6】孔起英、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6;11

作者简介:马胜男,女,汉族,籍贯:北京顺义 生于:1988-06, 职称: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