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进展

赵彩云 张春华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浦东 201399

摘要:本文在结合肺源性心脏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学术期刊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相关的护理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除了对急慢性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抢救外,还需要专业的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病情,这对于控制和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有显著意义。目前通过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而进行针对性系统的护理干预,才能逐步缓解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进展

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为肺心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在于患者的支气管-肺组织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肺动脉血管出现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的心脏病[1]。肺心病根据发病的情况以及病程长短,有慢性和急性两种表现,前者多见于临床;它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世卫组织表示肺源性心脏病可能在2020年时成为全球的第五大经济负担疾病。近年来,除了研究该病的临床防治诊疗方案外,其相关的护理手段也被纳入研究范畴[2]。众多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为此,本文就肺心病的相关护理内容现状展开综述。

1 护理措施

1.1 生活起居护理

由于肺心病的诱因在于患者的肺部组织出现疾病,因此在日常的起居护理方面要格外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对呼吸道以及肺部产生刺激。徐晓春等[3]认为肺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处的居室内环境要保持舒适,室内温度适宜18-20℃,相对湿度50-60%,这样可以使居室内的空气新鲜有效清除室外油烟和过敏物对肺部的刺激。张慧琳等[4]认为流感季节时,可以采用适量的醋酸熏蒸患者所处的居室,保护患者以免被流感病毒或细菌侵袭。

1.2 饮食护理

据统计,大约有50%-60%的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5]。王永燕[5]对46例心肺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认为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对盐类的摄入,确保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张洁等[7]认为,患者在饮食中需要注意多摄入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物质,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出现腹胀和便秘以此加重呼吸的负荷。廖文婷[8]根据中医的理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认为要让患者经常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润肠剂,但不可过量,避免患者出现气虚等症状。

1.3 心理护理

心肺病患者在患病后常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畏惧感、恐惧,精神较为紧张。霍秀美等[9]指出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心肺病的常识以及治疗和护理的主要事项,以此来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4 对症护理

临床上的心肺病患者常表现出长时间的咳嗽,同时出现胸闷和身体浮肿现象,且患者的心脏功能也会出现异常,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给予一些口服药来改善症状,如红霉素等,也可以通过肌注抗生素来进行辅助治疗;对于症状较为严重后果且感染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足量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在进行静脉滴注的同时还可以给予患者局部雾化吸入,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支气管痉挛现象,祛除气道中的痰液;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给予吸氧护理和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来抢救心力衰竭患者[10]

1.5 排痰护理

心肺病患者的肺部组织出现病变后,其咳痰的能力显著下降,肺部不能及时将痰液排出,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因此临床上祛痰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为此,在排痰护理中,常使用一些雾化的α-糜蛋白酶、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药物进行祛痰。

1.6 吸氧护理

肺心病患者常由于肺部的通气不足而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出现缺氧和CO2潴留现象。为此,在临床上需要给予患者1.5 -2L/min 的吸氧护理:每天10h-20h,这样可以有效患者右心负荷,降低肺部动脉压,改善预后。李雪峰等[11]指出,无法自主祛痰的心肺病患者需要间断性地给予高浓度的吸氧护理,而对于存在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控制性的全程吸氧护理,氧浓度维持在30%左右;对于需要在家中进行吸氧护理的患者,则可以指导其家属学习和掌握吸氧护理的相关事项。

1.7 健康教育

大部分肺心病患者预后质量较差,死亡率维持在10%-15%左右[1-3]。大部分肺心病患者大多无显著地健康保健意识,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多次地进行健康教育,以促使患者改善生活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2 小结

综上所述,肺心病是一类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加强对症治疗外,还需要依靠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吸氧护理等手段可以显著改善心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病逐步有效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段丽华. 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2(1):104-105.

  2. 宋丽娟. 57例慢性肺心病护理干预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3(2):103-105.

  3. 徐晓春.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147-148.

  4. 张慧琳, 张香兰, 仇兰香. 慢性肺心病综合护理对策[J]. 当代临床医刊, 2014, 27(3):747-748.

  5. 祝锐梅.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5(21):5025-5026.

  6. 王永燕.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7):31.

  7. 张洁. 综合性护理在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81):195.

  8. 廖文婷.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54例临床护理[J]. 当代医学, 2017, 23(12):161-162.

  9. 霍秀美, 刘铁. 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4):113-113.

  10. 陈梅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4):114-115.

  11. 李雪峰.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1):7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