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廖伟红

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 金华市 321300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选择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纳入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98例产妇,并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术后为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51例,而研究组产妇术后为非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47例,在护理后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并予以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对98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母婴同室以及丈夫、家属陪伴的人数最高。此外,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予以母婴同室前,所有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为对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同室后,产妇的负面情绪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产妇进行分娩后护理的过程中,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而母婴同室也是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需求较高的护理方式。因此,在产妇的分娩后护理中为产妇进行母婴同室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恢复情况,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应当积极的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母婴同室;心理状况;护理干预

根据临床医学统计,在产妇分娩后予以母婴同室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进一步消除产妇不良情绪[1]。因此,本文将针对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时间选择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纳入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98例产妇,并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术后为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51例。研究组产妇一般资料:平均年龄(24.1±5.2)岁、平均身高(161.66±10.37)cm、平均孕周(37.8±1.3)周;对照组产妇一般资料:平均年龄(24.4±5.3)岁、平均身高(159.67±10.02)cm、平均孕周(37.8±1.3)周。采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术后为母婴同室进行护理,而研究组产妇术后为非母婴同室进行护理[2]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后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并予以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心理状况调查项目包括:母婴同室、丈夫陪伴、家属陪伴、单独休息、医生巡护等。负面情绪评分通过量表(HAMA)以及量表(HAMD)采集数据,每项0-100分,患者分数越高则证明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集两组产妇心理状态以及护理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再将数据纳入到统计学SPSS21.0计算软件当中进行分析。利用率(%)表示负面情绪评分的计数信息,通过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所有产妇心理状态数据调查分析

对98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母婴同室以及丈夫、家属陪伴的人数最高。表1为产妇心理状态数据调查分析。

1 所有产妇心理状态数据调查分析

心理需求

人数

所占比例(n=98)

母婴同室

97

98.98%

丈夫陪伴

85

86.73%

家属陪伴

86

87.76%

单独休息

11

11.22%

医生巡护

92

93.88%

其他

5

5.10%

2.2两组产妇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分析

在予以母婴同室前,所有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为对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同室后,产妇的负面情绪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为产妇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分析。

2 两组产妇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分析

组别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7

72.25±10.31

52.21±9.28

76.21±12.25

55.31±10.72

对照组

51

72.38±10.75

31.75±7.81

76.68±12.17

33.27±8.4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产妇在分娩后心理上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心理状态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在这一状态下需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保证产妇的心理状态能够向良性发展[3]。从心理角度分析,产妇在分娩后更希望立即能够见到新生儿,以此来缓解自身紧张以及不安的心理[4]。同时在分娩后由丈夫以及家属进行陪伴,能够给予产妇更多的心理安慰,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5]。通过调查发现:对98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母婴同室以及丈夫、家属陪伴的人数最高。此外,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予以母婴同室前,所有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为对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同室后,产妇的负面情绪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为产妇进行分娩后护理的过程中,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而母婴同室也是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需求较高的护理方式。因此,在产妇的分娩后护理中为产妇进行母婴同室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恢复情况,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应当积极的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邓沙沙.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5):99-100.

[2]陈小丽.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255-256.1009-6019(z).2018.03.346.

[3]孙静源.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6):484-485.1671-3141.2013.16.392.

[4]巴·那仁才才克,宋秀丽.心理护理干预对非母婴同室病理新生儿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2):167-168.2096-0417.2018.12.108.

[5]陈雅琴,丁晓九,惠兰, 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3):3623-3624.1001-7585.2018.2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