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治疗、预防儿童细菌性痢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如何区分、治疗、预防儿童细菌性痢疾

范小云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西药房 四川省攀枝花 617061


夏天潮湿闷热,各种病原体对宝宝们虎视眈眈,细菌性痢疾便是其中的一种。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常为起病急、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泄物中含有粘液和脓血的稀粪便,再者出现恶心、呕吐。一般为急性、易复发,多发生在6-9月。

1.细菌性痢疾与普通腹泻区分

1.1大便性状

根据大便性状,小儿普通腹泻一般大便次数多、量少、伴有发烧呕吐,但粪便为黄绿色,并带粘液呈蛋花汤样,不会出现便血,肠鸣音亢进,常伴有轻微腹胀。小儿细菌性痢疾刚开始时跟普通腹泻一样,多为水样便,伴有发烧呕吐,之后大便次数增多,量减少,性状也由水样便变为黏液,同时带血丝,还有伴有较重的色臭味,肠鸣音亢进,左下腹有压痛感。

1.2精神状态

根据患儿精神状态,小儿细菌性痢疾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而普通腹泻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精神状态还挺好。

1.3腹泻伴腹痛

根据患儿腹泻同时是否伴有腹痛,小儿腹泻不一定是痢疾,也可能是单纯的吃坏了东西,但如果腹泻的同时伴有腹痛、全身不适、发热时需警惕细菌性痢疾。

2.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细菌性痢疾的儿童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隔离,在医师指导下服药7-10天,以免痢疾迁延复发,传染其他儿童。

2.1常见用药误区

一些妈妈看到小儿腹泻后,立马便使用止泻药。专家提醒,不宜立即运用止泻药止泻,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其所产生的毒素连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如果此时服用止泻药,无疑是增加了疾病对身体的伤害。但如患儿持续长时间且多次腹泻,并出现了脱水症状者,可在全身运用在抗生素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

还有一些妈妈并不知道到患儿腹泻到底是由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便认为抗生素可消灭一切病原菌,从而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而小儿的腹泻有时是由轮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会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加重腹泻。只有当宝宝出现脓血便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即便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引起),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同时还有些父母治病心切频繁换药,用药 1天后不见腹泻好转,就急忙更换其他药品。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还有些腹泻是会自己好转,吃药并不能明显缩短病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菌药的妈妈们,千万不要频繁的换药,这样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一般使用抗生素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部分妈妈因为腹泻便禁止患儿少食少饮,认为孩子多吃多饮的话,会加重腹泻。事实上,不论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对患儿的最大威胁便是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物质的流失,治疗的关键便是给患儿补充水分及进食,婴儿应照常吃奶。

2.2小儿禁用五种药物

2.2.1氟哌酸(诺氟沙星)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细菌性腹泻的效果最佳,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儿童服用有可能引起关节痛及肿胀,甚至影响发育。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禁用。同时专家建议,不只是诺氟沙星,所有含“沙星”字样的药物,对于正处在骨骼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都不是完全安全的,需谨慎使用。

2.2.2黄连素(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常常被当作中成药给孩子服用,但它是彻彻底底的西药,其有效成分是从中药里提取的。研究表明其并没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反而会加重药疹、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独有偶同时中医理论也认为,黄连性苦寒,易损伤脾胃,小儿服用容易导致胃痛、纳差、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反而加重病情。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

2.2.3呋喃唑酮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细菌性痢疾,肠炎、霍乱治疗,也可以用于伤寒、副伤寒、贾第鞭毛虫病、滴虫病等治疗。新生儿酶系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易诱发溶血性贫血,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故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

2.2.4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

复方地芬诺酯是由地芬诺酯、阿托品组成的复方制剂,是治疗慢性腹泻的常用药,其治疗腹泻主要是因为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所以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的治疗。如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常常导致中毒,出现阿托品样中毒表现,早期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后期则出现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因其特殊性国内外不断有服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固该药禁止2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

2.2.5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

洛哌丁胺控制急、慢性腹泻的症状,能有效减少肠道蠕动功能亢进造成的腹泻症状,还有收敛大便的作用,能够减少大便中的水分,增加大便稠硬度,其的化学结构类似氟哌啶醇和哌替啶,其作用比地芬诺酯还强,用于低龄儿童极易致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阴茎水肿、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禁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3.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谨防病从口入。

(2)尽量购买新鲜食品,尤其是买奶、肉、禽、海产品时,避免买到病死的家禽、不新鲜的海产品,储存制作食物时因生熟分开。

(3)妥善存放食物,避免苍蝇叮爬。

(4)宝宝的奶瓶、餐具优先清洗干净,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柜进行消毒,最后一定要擦干,避免有水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5)痢疾疫苗可用于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6)禁止与细菌性痢疾患者接触,对以接触的儿童及成人进行为期7d观察。

(7)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可注射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疫苗,是预防人群发病、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4.细菌性痢疾患者的饮食

常时间处于腹泻状态,患儿会出现轻中度的脱水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生长迟缓,需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当病情严重时应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补充补液盐,以补充体内流失的葡萄糖、矿物质。同时给患儿吃一些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汤、米粥等,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还要限制甜食、鲜牛奶、炼乳、汽水、豆腐、地瓜等食物的摄入,防止肠胀气。

专家提醒,细菌性痢疾痢治疗要彻底,要抓紧在急性期治疗以达到完全治愈,不然随时都有转变成慢性痢疾的可能,慢性痢疾常常经久不愈,反复急性发作,经常腹痛、腹胀、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