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止咳祛痰膏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半夏止咳祛痰膏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

王志宏

玉田县中医医院 河北 唐山 064100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止咳祛痰膏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咳嗽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P<0.05。结论:半夏止咳祛痰膏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患儿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药;穴位拔罐;临床疗效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类型,患儿治疗时间长,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效果有限,病程被拖长。支气管肺炎是以风热闭肺为主要证型的临床常见疾病,病机为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失去了宣肃的功效。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喘息等。通过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半夏止咳祛痰膏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咳嗽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医证型为痰热壅肺、痰热闭肺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11岁,平均年龄为(5.26±2.11)岁,病程为2-12d,平均为(5.57±2.91)d。观察组39例,男18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12岁,平均年龄为(5.56±2.34)岁,病程为2-11d,平均为(5.14±3.5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具体方案为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联合抗感染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10-20万U/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8h静脉滴注一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100-200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8h静脉滴注一次。

观察组接受中药+穴位拔罐治疗。基本方剂组成为:桔梗6g、炒麦芽9g、陈皮6g、焦山楂9g、法半夏6g、麸炒六神曲9g、麦冬9g、甘草6g、黄芩6g、蜜桑白皮6g、炙百部9g、紫苏子6g、蜜枇杷叶9g。蜜制膏方,3岁以下患儿半袋/次,3次/d,3-7岁患儿1袋/次,3次/d,7岁以上患儿2袋/次,3次/d。

拔罐治疗方案为:将患者背部清洗干净,并擦干后,将施火罐于肺俞穴处,10min后取罐,1次/d,取罐后,取清肺中药贴于此处,并固定,保留4h,1次/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治愈:全部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经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经X线复查肺部病灶基本消失,血象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并未完全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接受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具体疗效见下表1。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31/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9

24

10

3

2

37(94.87)

对照组

39

14

10

7

8

31(79.49)

X2






4.7241

P






<0.05

3讨论

小儿咳嗽是临床支气管肺炎的主要表现,患儿往往病情较重,需要治疗的时间也较长。支气管肺炎是以风热闭肺证型为主要表现,主要的发病机制在于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失宣肃,导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导致疾病发生。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原则在于止咳祛痰、宣肺平喘为主[2-3]。在本方中,采用蜜制膏方,提升了口感的同时,方中百部、蜜枇杷叶、法半夏、陈皮润肺理气化痰,为君药,桔梗、紫苏子、麦冬、黄芩、桑白皮健脾养阴、清热化痰,为臣药,焦山楂、炒麦芽、麸炒六神曲健脾开胃化痰,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止咳化痰、宣肺热、活气血、定咳喘的功效。

对于小儿而言,中药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很多家长会因为孩不吃药就忽略了口服药,影响了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还通过中医外治方法——穴位拔罐的方式进行治疗,操作简单,易于被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接受。同时,通过皮肤给药,能够有效减少胃肠道的干扰以及肝脏的首过作用,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但是,受到皮肤角质层的干扰,血药浓度的维持也有限。研究发现,拔罐后,皮肤充血,血管扩张,皮内产生均匀散在的龟裂样裂缝,并可穿透整个角质层,提升皮肤给药的效率。研究[4-5]发现,拔罐链接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够明显提升药物透过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中药+穴位拔罐的方式,患儿的临床效果取得了明显提升,也肯定了这一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洁,丁勇,宋文法.推拿配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48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95):184,187.

[2]刘叔勤.胃部拔罐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17-18.

[3]郭亦男,李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拔罐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05-205,206.

[4]孔凡平,卞玉霞.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48例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7):3751-3752.

[5]董庆霞.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拔罐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8):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