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浅析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

李楠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六小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开始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凸现和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讲究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就使得课堂动态生成成为广大教师尤为关心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动态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课堂教学氛围呈现“死气沉沉”的现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改变这种局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1. 构建动态性生成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的交流、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课程的意义重建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感悟和创新的过程。构建多元变化的动态性生成课堂对于当前的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关注和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实践表明,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自我研究能力。要想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课改《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深入解读与“动态生成”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并认真做好有关业务学习笔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可定期上一节有关“动态生成”的实验教学课,并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从而促进自身理论的内化、吸收,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 调整好相应的教学心态。

(1)、对待预设,要有坦然的心态。要想形成预设的坦然心态,教师就应重视课前备课。课前备课包括“短期备课”与“长期备课”。所谓“短备课”即备好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的课;所谓“长期备课”即不断加强知识积累,不断优化自己的智力结构,从而让自身所具有的新知识、新思想像潺潺小溪不停地流淌,充实思想的江河,为“短期备课”的成功提供铺垫。

  1. 、对待课堂,应着力关注与期待。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儿童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加强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期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信等待学生学习中“柳暗花明”的到来。

  1. 构建动态性生成课堂的具体路径

  1. 巧用“意外”事件,推动动态生成

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之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示这个规律。这时,一名学生用拍手和拍肩膀进行演示,但在演示过程中却是:两下手,一下肩膀,两下手,一下肩膀……对于这个学生的错误,笔者没有马上给出评判,而是首先肯定这个学生的表示方法,之后提出问题:谁能用○和△来表述刚才这位同学的动作?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得出结论:○○△○○△。调动学生全体参与活动的同时,解除了这个同学的尴尬局面,使这个学生很快自我醒悟自己动作的错误,达到了纠正的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实现了课堂动态的生成。

  1. 采取多元互动,诱发动态生成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而动态大都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

  1. 、师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活动。具体讲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作、行为、教学理念、情感等能够与学生的动作、行为、学习理念、情感产生共鸣,相互平等地沟通、交流,双方都相互认可,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推动课堂动态的生成。

  2. 、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在老师创造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相互提问、对答、讨论的课堂表现形式。众所周知,课堂之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明确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分享其他同学的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甲方、乙方,通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争论问题的机会,看看哪一方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简便又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诱发课堂动态的生成。

    1. 理论联系生活,延伸动态的生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的源泉。作为数学教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的事物很难接受,那么,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延伸课堂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准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诱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凸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伸课堂动态的生成。如在学习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教材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以理解,笔者则运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即: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一斤苹果是2元,小明买了8斤。由于小明买的比较多,商店给小明优惠了4元。请问,小明买的苹果平均多少钱一斤?题材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学生平常和父母一起出去买东西最为常见的事实,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自主地就能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优惠了4元,可以得出每斤优惠的是5角,那么实际的价格就是2元减去5角,得出结果:1元5角。方法二:一斤2元,一共买8斤,那么一共需要的是2×8=16元。优惠4元,那么实际花掉的是16-4=12元,一共买了8斤,12元÷8斤得出结论:1元5角……这样的案例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延伸了课堂动态生成内容。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生机勃勃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思维敏捷、个性不一,也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整合一切资源,以关注学生为基准点,按照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开发、探索、打造出具有生命气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金海跃;;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4期

    2. 陈涤尘;;走出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误区[J];考试周刊;2009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