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杨二红 胡文德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给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MAS、PRO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而言,给予其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减轻患者痉挛程度,促进其预后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针灸;康复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该病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人,而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占80%左右,其中90%在偏瘫3个月后会出现肢体痉挛,考虑原因与机体运动神经受损后导致脑干反射以及脊髓反射亢进密切相关,对患者生理、心理会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恢复其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显著疗效,其主要是经过温热效应、针刺镇痛等共同作用于患处穴位附近的神经血管,以此增强局部组织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功能恢复。因此本文就此进行研究,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其中实验组男、女各27、16例,年龄在55~76岁,平均为(61.35±3.91)岁;对照组男、女各28、15例,年龄在54~77岁,平均为(60.38±3.52)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均采取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良姿位摆放,协助患者上肢保持外展、外旋,其肘部进行伸张,同时前臂向后旋,伸直手指以及腕部,且拇指保持向外展。加以运动疗法,指导患者持续牵拉痉挛肌,一旦患者痉挛肌松弛,则实施诱导分离运动。Bobath握手练习,嘱患者举起手臂,过头,向双侧发力,举10下/次,6次/d。以上运动1次/d,持续4周。实验组给予患者针灸治疗,穴位选择:悬钟、曲池、肩髃、足三里、环跳、合谷,若头晕可配以天柱、风池;吞咽困难配以玉液、金津;便秘配以支沟、天枢。操作方式:嘱患者取侧卧位,痉挛部位在上,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常规直刺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实施2~3min捻转。除配穴外,在其他穴位上针柄上均放置2cm艾柱,点燃,燃尽后持续3次,应注意在治疗过程中预防患者烫伤,以其耐受为宜。1次/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2]评估干预前后四肢关节痉挛程度,0分:0级,无肌张力增高,1分:I级,轻度肌张力增高,肢体屈伸时有停顿现象,2分:Ⅱ级,中度肌张力增高,肢体屈伸难度不大,3分:Ⅲ级,重度肌张力增高,且被动活动存在较大难度,4分:Ⅳ级,肢体屈伸明显受限。使用中风痉挛性偏瘫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PRO)[3]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表包括主观症状、社会功能以及客观症状等,总分64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5facacbf44c3d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MAS、PRO评分对比,实验组分别为(3.01±0.21)分、(31.25±8.72),对照组分别为(3.02±0.23)分、(30.69±8.58)分,两组对比无差异(t=0.211,0.300,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分别为(1.96±0.31)分、(48.92±6.81)分,对照组分别为(2.24±0.34)分、(42.01±6.35)分,实验组MAS低于对照组,PRO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991,4.495,P<0.05)。

3 讨论

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学中,痉挛性偏瘫属“筋痹”“痉证”等范畴,主要是源于阴阳失调、气血不畅造成,因此治疗以疏通经脉淤阻为主要原则[4]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热量以及机械的双重作用,可借助针刺以及温热效应对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激发经气、增加机体阳气,发挥疏通经络、祛瘀活血的功效。本文针灸所选穴位中悬钟属足少阳胆经,可补血壮骨、疏通经络、益髓,曲池属大肠经,可清热解毒、和营退热、降逆活络,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环跳属足少阳胆经,可利腰腿、通经络,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5]。针灸上述穴位可发挥活血散瘀、通行气血等功效。本文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MAS、PRO评分均较优,表明,针灸治疗在改善患者痉挛程度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促进治疗进展,加快患者恢复,改善痉挛,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乃杰,李磊,苏现伟.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1):1794-1797.

[2]高塬,邱晓玲.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4):605-606.

[3]于莉,吴培香.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3):2247-2252.

[4]苟娟平.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061-1064.

[5]李峰,陈劲松,涂美, 等.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