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堵塞原因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PICC导管堵塞原因及预防对策

黄惠琴 黄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5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ICC导管堵塞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从2018年07月-2019年07月期间在我使用PICC导管患者中随机选取32人,统计其导管阻塞情况,进而分析导管阻塞原因,相应的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2例导管轻度堵塞,2例重度堵塞,分别占比6.25%和6.25%,分析其原因发现,PICC导管堵塞发生与护理工作人员错误操作、输液药物种类及性状、患者血液粘度等因素有关,正确的封管技术、封管液的使用、加强护理巡视、定期更换透明敷贴等对策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发生。结论:在充分使用发挥PICC导管作用的同时,应当充分了解临床上PICC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才能减少PICC导管的阻塞状况的发生,从而延长导管置管后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PICC,导管堵塞,原因,预防对策

在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获得静脉通路的能力是大量诊断和治疗干预措施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经常需要频繁采血、血管活性药物、快速液体复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和各种其他适应症的危重病人来说,它尤其重要。静脉通路可通过常规的外周静脉(IV)线、中线外周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CVC)获得。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置管(PICC)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一个子集。它们是50厘米至60厘米长的单腔、双腔或三腔导管,置于臂外静脉,止于胸部,PICC可以用于中、长期静脉通路的建立,根据临床需要,其使用期限可从几周到6个月之间不等。为病人治疗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静脉通路条件,也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方便[1,2]。随着PICC导管的应用,可能出现导管阻塞的情况,影响患者静脉通路的通畅,干扰正常的救治工作开展,本文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导管堵塞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提升PICC导管护理工作的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59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45±4.88)岁,疾病分类为脑血管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分别有10例、7例、8例和5例,研究对象中穿刺静脉分别选择头静脉19例、贵要静脉8例以及正中静脉3例。置管时间范围为21天 -134天,平均置管(69±9.14)天。

1.2 堵管判断标准

经PICC导管输液速度降低,视为轻度堵管,经PICC导管输液完全停止,视为严重堵管。

1.3 堵管情况

根据堵管情况分类,30例研究对象中共出现8例堵管,占比26.67%,其中轻度堵管和严重堵管分别3例和5例,分别占比10.00%和16.67%。

2 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 素

2.1 护理工作人员操作因素

护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容易出现PICC导管阻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压封管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血液反流,从而阻塞导管;封管液配置不当,封管液量少或浓度不当均可能引起导管阻塞;护理工作人员对于输液期间巡视密度不足,未及时更换液体导致血液反流,容易导致导管阻塞;导管护理不当,透明敷贴固定不好、患者翻身、留置导管的肢体上测血压等原因可能导致导管打折,从而引起导管阻塞;经PICC采血后未进行导管冲洗护理,容易引起导管阻塞;PICC导管未及时更换,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血栓,从而导管阻塞。

2.2 输液药物相关因素

经PICC导管输液的药物相关因素可能引起PICC导管阻塞,其中常见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高渗性葡萄糖、白蛋白、脂肪乳等高营养溶液分子颗粒大,粘稠性高,容易引起PICC导管阻塞;以甘露醇为代表的易结晶药品容易出现结晶后堵塞PICC导管;液体浓度与导管型号不符,随着导管内腔的粘附,容易出现导管阻塞。

2.3 患者血液粘度因素

导管堵塞与患者血液黏度相关,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血液粘度较高,红细胞聚集性强的特点,容易形成血栓,促使PICC导管的阻塞发生。

3 PICC导管阻塞护理预防对策

针对PICC发生阻塞的相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阻塞:(1)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封管,封管技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留置导管的成功,并影响到导管的使用时间,进行封管时,将针头插人肝素帽内均匀推注肝素盐水封管液,边推注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保持整个针头退出过程导管内的正压状态。注意不能将针头全部插在肝素帽内,推完封管液后退出针头,避免负压引起血液倒流,引发导管阻塞。封管液的选择上,对于有些不宜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以及对肝素过敏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衰、酸中毒者,血液黏度增加,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封管液体量控制在15至20毫升为宜。此外,可使用正压接头代替肝素帽,防止负压形成。(2)加强输液期间的护理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必要时进行专人护理。(3)根据天气和患者情况,及时更换透明敷贴,可每周更换两次,夏季天气较热时,加大更换频次。禁止在留置管道侧手臂量血压,注意做好患者翻身护理,防止导管受压。(4)一般情况下,不从PICC导管采血,抢救使用其采血后,注意彻底冲洗。(5)每次使用PICC导管注意抽回血,而后推注生理盐水,再进行输液。(6)对于血液黏度较高的患者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导管阻塞。(7)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高营养液体尽量先输,输注高营养液或甘露醇后,应当进行导管冲洗,而后封管,避免阻塞

[3]

4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可能引起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措施,能够减少阻塞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从而充分发挥PICC导管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奕新. PICC导管堵塞2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医学信息, 2014, 000(013):259-260.

[2] 相学园, 周婧, 宫静萍,等.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 2015, 000(008):683-685.

[3] 郭艳荣.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00(003):124-124.


姓名:黄惠琴(1988.12.28)性别:女,籍贯:广东省广州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现有职称:初级护师,研究方向:妇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