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陈灿灿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2月在我院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在实施前后分别抽取390张处方进行研究、分析,总计780张。处方点评实施后,需对所有处方进行点评,并判断其中所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统计实施前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率。结果 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更低,仅为29.74%。(P<0.05)。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6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1.55%。(P<0.05)。结论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通过合理实施门诊处方点评,可以很好的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与滥用,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推动医院临床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抗菌药物;门诊处方点评;应用价值

在我国医院管理系统中,处方点评属于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的一种用药监管体系。通过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医院中的临床处方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统计、分析[1]。由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反映出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处方点评的结果,可以对医院临床处方开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尽可能的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出现。一般来说,处方点评过程中,具有三个管理规定,即:超常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2]。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及处方点评工作的合理开展出发,让 患者得到更合理的治疗、用药,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旨在研究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2月在我院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在实施前后分别抽取390张处方进行研究、分析,总计780张。本次所有选取的处方,覆盖了我院所有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按照医院一般流程完成处方开具 、药物提取工作。处方点评实施后,需对所有处方进行点评,并判断其中所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1)在我院成立处方点评小组,组长由医务科主任担任。组员有药剂科主任、外科、内科及儿科等各个科室的临床医师等。要求各临床药师均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自身需具有中级及以上的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在小组中制定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标准:本标准从《药物治疗学》、《临床诊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出发,保障处方点评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还需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限进行规定,如:门诊静脉为3天、口服为3天等。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对使用时限进行调整时,需有权威指南的支持证据,并由临床医师与药师进行研究决定。(3)处方点评工作的基本内容:对门诊、急诊中所有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并计算器所占比率。将所有抗菌药物药方选择出来,而后仔细检查患者的病情情况、适应症及用药种类、剂量等内容,将其中用药不规范的处方记录下来。重点点评超常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等。(4)干预措施:在将不规范处方记录下来之后,需要在每月的医院例会中进行通报,将处方中蕴含的问题通报出来。而后,定期召开临床医师进行研讨,提升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在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的同时,也要避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其后,对于不合格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师,也需进行一定处罚。在当月奖金中扣除处罚金额,促进临床医师的改进。

1.3观察指标

(1)统计实施前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2)统计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实施前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更低,仅为29.74%。(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n,%)

组别

例数

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数

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实施前

390

187

47.95

实施后

390

116

29.74

X2



6.337

P



<0.05

2.2统计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率

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6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1.55%。(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率

组别

例数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数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率

实施前

187

59

31.55

实施后

116

10

8.62

X2



6.337

P



<0.05

3.讨论

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对提升医院临床治疗质量有积极作用[3]。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并做到督查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为处方点评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在不合格处方汇总之后,需及时召开例会进行探究。加强各个医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并结合有力的点评教育,让自身形成良好用药习惯,提升处方开具时的规范性、合理性[4]。在全院上下中形成合理应用药物的良好氛围,并做好相关监督工作,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处方点评,可以让各个医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后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自身医疗水平。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让自身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才能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基础保障[5]

本次研究显示,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更低,仅为29.74%。(P<0.05)。这一结果表明,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避免出现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这一举措,也尽可能的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并且,与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6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1.55%。(P<0.05)。结果显示,处方点评工作,让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更加谨慎,对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有积极意义。但是,处方点评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更佳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医院临床工作中,通过合理实施门诊处方点评,可以很好的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与滥用,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推动医院临床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廷婷, 徐珽. 某三甲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Pareto图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 v.17;No.162(06):49-52+59.

[2]杨静, 郑磊, 管玉瑶,等.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及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 038(023):2474-2478.

[3]李鑫, 左静, 廖丽娜,等. 抗菌药物用药规则的精细化设置在门诊处方前置审核中的应用实践[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0, 023(003):286-288.

[4]张璐, 卞婧, 涂芳,等. 2015—2017年北京市医管局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与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13(2):60-63.

[5]杨艳模, 彭学清, 付志中,等. 前置审方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南药学, 2020, v.18;No.171(04):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