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看看是怎么回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

李春兰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阿德福韦于2002年上市,对于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患者,可应用该治疗药物。替诺福韦是于2008年上市的药物,其抗病毒作用较强。在应用上述抗病毒药物时,既可以在空腹的状态下用药,也可以在餐后用药的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以及阿德福韦。也就是说,食物对于上述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不会产生影响。然而,高脂饮食则会对替诺福韦的药物代谢产生影响,促使其发生改变。因此,在服用替诺福韦这一抗病毒药物时,最好应在空腹的状态下用药,或者应在清淡饮食的状态下用药。而对于恩替卡韦则建议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用药。从药物治疗疗程的角度来说,对于上述药物,总治疗疗程应在4年及4年以上为最佳。当乙肝病毒基因较检测下限低且e抗原血清学转化后,可再巩固3年。半年后复查依然保持不变者则可停药。

相比于西医,我国中医学更具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伴随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草药逐渐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获得一定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等中提取的氧化苦参碱制剂,其纯度可达98%。据相关报道显示,苦参素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可能机制在于氧化苦参碱的化学结构类似于嘌呤类结构,会参与到病毒核酸合成中,从而对病毒复制产生干扰。苦参素在安全性方面也较高,现阶段,其已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叶下珠,又称珍珠草、阴阳草等,其在我国高达33种,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和长江流域,属于传统中草药,功效在于缓解肝、脾等肿胀坏死作用,并且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叶下珠也具有较低的毒性,因此临床应用前景也较大。猪苓多糖在促进肝损伤恢复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伴随中医学的大力发展,在对乙肝患者展开抗病毒治疗中,中西医联合用药的效果逐渐受到关注。

对于乙肝患者,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其注意事项如下:第一,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在抗病毒治疗时,一旦未能机制抓住治疗时机,将会延误病情。不仅如此,在药物治疗时,还会导致药物难以发挥较好的药效。因此,为促使用药能够发挥较好的药效,应尽早确诊并及时治疗。第二,注意用药的规律性。对于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擅自停药是非常危险的。然而,据相关数据表明,在用药时,高达36%的患者出现擅自停药情况。而没有经过医嘱许可就擅自停药的患者则约达60%。可见,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需对乙肝患者的用药规范性予以关注。只有规律用药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三,关注用药时的耐药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其是乙肝患者在用药时的常见心理问题,其不仅会对抗病毒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为此,在选择药物时,医务人员及乙肝患者应充分意识到“双降”的重要性,即强效降病毒和降低耐药风险。也就是说,在药物选择时,需选择强效且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

综上所述,在对乙肝患者展开抗病毒疗法时,合理规范用药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只有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方可对病情予以有效控制,从而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