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归园田居》为例——浅析如何进行古典诗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7
/ 2

以《归园田居》为例——浅析如何进行古典诗歌教学

吕黎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古典诗歌阅读在语文高考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考察力度也越来越大。古典诗歌教学是高考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无非是正确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

关键词:引导激趣创设情境诵读以读悟情小组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之内涵博大精深,古典诗歌作为传统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古典诗歌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上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在翻译上讲求字字落实,这实际上破坏力诗歌的音律美和韵律美,古典诗歌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诗歌语感,提高文学素养,因此,应以诵读的方式贯穿整个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意读、情读、美读,使学生在多次诵读中悟情、赏析手法。

一、巧引导,以导激趣

古典诗歌的语言较现代诗歌来说晦涩难懂,不少学生也因此而害怕学习古典诗歌。实际上,通过“诗言志,诗传情”可明晰,古人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一旦熟知诗人的经历及其创作背景便能较快地感知诗歌所描写的内容。所以要巧于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诗歌内容或创作背景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来导入,也可以分享典故的形式进行导入。例如,在疏通《归园田居》的诗意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归园田居》中所描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所见以及隐逸后的欣喜心情的理解,这起到了很显著的效果,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比起教师直铺陈述地讲解诗意,他们更喜欢听故事。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诗歌,灵活地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诗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疏通诗意时,并非以教师为主讲解诗意,而是“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主谈论思考,教师以引导的形式进行。

二、善创境,知意体情

毕士奎在《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中提出王昌龄的“诗有三境”之说,即物境、情境、意境1。物境,废物象取其真。诗人在诗中注重对“物”之形态的表现,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注重描写其归隐后的田园景物之象,“房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首好诗必定是以情感人,可见诗歌表现“物境”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情。陶渊明大费笔墨描写回其归田园后的物象,不过是借物象以传达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归田园之后的欣喜之情。

意境,情与景的交融,指作者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切情语皆景语”所体现的便是意境。情景交融是《归园田居》最大的艺术特点,陶渊明把自己对田园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均交融于其所描写的田园景色之中。在讲解《归园田居》时,要善于创设情境,在讲解中播放相关图片或者视频,以营造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陶渊明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在课堂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中闲静的田园意境,在教学中设计思考写作环节,使学生以《归园田居》中描述的田园物象为前提发挥想象力再现诗歌意境,在调动学生的自身经验积累时,使学生通过头脑的艺术改造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悠闲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再现意境感知诗歌大意。

三、重诵读,以读悟情

《尚书·尧典》中称:“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3。而所谓诗歌,诗是歌词,歌是声乐,古人以吟诵歌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可谓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连朱熹也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因此,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上要“以读文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诵读,使学生在读中体情。

我是采取多样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归园田居》诗情的体悟,在导入结束后请两三位学生自行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作适当的点评和鼓励,接着全体齐声朗读,纠正读音后,再次齐读,基本上诵读是贯穿于整个课堂,这种以诵读为主的方式能有效地使学生初步感悟诗歌情感。初读的时候学生往往未能准确感悟诗歌情感,但在多次不同方式的诵读后,学生能较准确地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诵读,以促进其对诗情的体悟。

  1. 小组探究,鉴赏艺术特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以小组为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因此,以小组讨论的模式来探讨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问题、在讨论中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以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小组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讨论的必要性,且问题设置的难度适中,与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符合。《归园田居》作为一首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歌,其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在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时,我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是:“请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在课堂中,有不少学生问我,什么是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有哪些?这时我才意识到写作手法对于高一学生范围过大,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写作手法,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课堂问题设置的范围不宜过大,设置问题时需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鉴赏《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时,应把问题设置为“请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分析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这不仅缩小了问题的范围,也符合学生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能使学生较迅速地提取问题的信息进行解答。

古典诗歌阅读,不外乎探讨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人在抒发情感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亦称为艺术特色。每一首诗歌均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特色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前必须熟悉掌握诗歌艺术特色的特点及其分类,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能让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时游刃有余。由于诗歌的表达技巧囊括的内容较多,因此应该在课堂上多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以便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熟知和掌握。

总之,鉴赏古典诗歌并不需要每种方法均俱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诗歌教学,并把诵读贯穿于古典诗歌教学的始末,课堂中“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诗歌,获得独特的诗歌语感和体验。


参考文献

[1]毕士奎.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 [M].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10.

[2]郑红峰.唐诗宋词元曲.[M].吉林文史出版,2017.07.

[3]张祥龙.尚书·尧典解说.[M].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5.08.

[4]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部出版.2009.10.


第1页 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