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消毒壳的研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手机消毒壳的研发设计

周理媛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南昌市, 330022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去年 12 月开始在湖北武汉市爆发,之后迅速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重大伤害,也使各国陷入经济危机之中。由于这个病毒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对它的突如其来感到恐慌,但同时作为设计人员,我们必须以“设计”为剑,发挥我们的创造性,为疫区的人们、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们犁出一条沟渠,分析设计出有实用价值的防护产品。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我了解到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我发现在疫情期间,除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外,普通群众由于停产停工、休学等原因长期在家,一天使用手机的频率大幅提高,甚至不低于一半的时间。那么,手机的接触传播风险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如何用设计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使用手机壳(形式不限)的方式减少病毒的接触传播,赋予它消毒的功能,大大减少群众感染的风险。

为了确定我的设想是有价值的,我进行了一项对群众态度的走访调查。本人首先在网上调查到了群众手机的日使用时间数据,其中每日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的群众超过70%居绝大多数,我将数据展示给走访的100名调查对象,其中人数排名前两名的群众分别认为消毒手机壳很有必要和可以有,因此,我更加确定了我的设计设想的可行性。

从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分析出每日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的群众占绝大多数,本人从这些人中再抽100名调查到了这些日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群众的主要年龄段,其中18岁以下和18至30岁年龄段的人数居多,其中18至30岁年龄段与手机壳的主要用户年龄段吻合,因此能够预测的是消毒手机壳的主要用户在18至30岁,其次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不可忽视。

本人从100份调查问卷中收集到了消毒手机壳需求排名,对于消毒手机壳的设计,群众的需求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消毒有效(31%)、便宜成本低(26%)、好看美观(21%),这些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

从用户人群、用户需求及行为习惯调研的结果来看,由于使用者大多集中在18至30岁区间,因此对于外观设计尽可能向潮流靠近:简单高级。由于大多数使用者半年更换一次手机壳,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销量,手机壳可以采取透明的材质,半年左右用至发黄变色即可更换。由于使用手机的习惯各有差异,左右手都有较多人是习惯手,因此手机壳最好采取最简单的半包保护套式,如无特殊要求,尽量不考虑全包、皮套等方式。

针对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样化,将手机保护壳按材质分有PC壳,TPU壳,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钢化玻璃壳,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类。手机保护壳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您的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能保护手机,防摔、防刮、防水和防震等。

市场新材料:液态硅胶。液态硅胶是相对固体高温硫化硅橡胶来说的,其为液体胶,具有流动性好,硫化快,更安全环保,可完全达到食品级要求。液体硅胶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抗撕裂强度、回弹性、抗黄变性、热稳定性、耐水、透气性好、耐热老化性和耐候性,同时粘度适中、便于操作,制品透明性高,可看到模具内灌铸材料是否有气泡等缺陷,是本人重点考虑的材质对象。

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产品是一种防病的、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病原微生物,针对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的一种产品。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传播。也就是说,日常除了戴口罩、洗脸、洗手外,如果忽视了给手机进行消毒,摸过手机的手接触口鼻、眼睛,也有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

先来看看数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30款手机样品中,触屏手机的细菌和病毒量是洗手间的18倍。无独有偶,相似的说法还有:2011年,英国研究人员针对6300万手机做过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是男厕所冲水柄细菌含量的18倍。以上两组是国外的数据,接着再看一个湖南师范大学胡胜标博士做的相关实验:胡博士分别抽查了6个样本手机、4个马桶,发现平均每部手机(2 500个/平方厘米)的细菌含量是马桶(440个/平方厘米)的5.68倍。总而言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数据,都表明:手机上的细菌量远多于马桶。

因此,考虑到手机上也会沾染灰尘、油脂等其他脏东西,所以为了卫生着想,不管是什么人的手机都应该要定期清洁,尤其是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手机的消毒。

新消毒材料:中药。我国古代人民在数千年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经验,设立了行之有效的中药外用防疫方法,这除了为我国古代卫生健康安全作出了保障,其中的一些方法更是沿用至今。在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的今天,各类防护用品对普通民众而言一物难求,因此研究中药外用防疫对现代社会仍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的中药外用防疫的资料。资料显示,任何疾病均有共性病机和个性病机,而疫病的共性病机就是其从口鼻而入之疠气。基于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观察和一线的专家老师提供的舌诊图片,认为该病的共性病机是湿邪阻滞,困厄阳气。湿为阴邪,缠绵多变,入侵人体,困厄阳气则乏力,阳郁不舒故发热,上犯肺系则咳、鼻塞、流涕下伐脾胃泄泻;或与外合成寒湿夹杂,或内困日久郁而化热,或阻滞津液不润机体表现为燥,诸多症象皆为湿邪变化而成。因此在以辟疠除湿为组方原则的基础上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证候的疫病(即个性病机)选择不同的药物才最为适当。另外,虽古人组方多选择雄黄、朱砂等矿物,且现代研究已证实其确有强烈的杀毒抑菌作用,但在考虑安全性、适用性和易得性的前提下,我们只能舍而不用。因此在药物佩挂方面,针对共性病机,建议选取苍术 15g、升麻 10g、木香10g、艾叶 10g 捣碎装袋。苍术气辛味苦,可“除恶气”;木香辛、苦,《本经》称其“主邪气,辟毒疫”;细辛、艾叶气厚通达,且应用于防疫方面历史悠久,是为辅助之品。现代研究表明艾叶燃烧后的烟雾的灭杀效果与紫外线消毒所产生的灭杀效果相当,甚至优于紫外线消毒;苍术对细菌、病毒等亦有明显的、令人满意的灭杀效果。

经以上研究发现,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壳和消毒产品看似种类众多,但是换汤不换药,手机壳的形式大都采用半包形式,主要保障的是防摔功能,不同的特色大都集中在材质手感和颜色外观上面,而手机消毒产品现在市面上最普遍的就是采用酒精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技术。中药作为一种新的使用产品,目前大多数还是临床研究和一些药物佩挂、药物涂抹、药物熏蒸,开发前景广阔,同时又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不同品牌的特色大都集中在外观形态和使用方式体验上面,且个别品牌已有固定消费群体,销量可观。

对于消毒手机壳的设计来说,需要将以上两类产品的优势结合,既要防摔、手感好、外观靓,也要有效、方便消毒,以助于后期的产品研发。

手机消毒产品的发展属于上升趋势。目前对病毒的治疗工作难度大,治疗的范围广,每治愈一个患者,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病毒的防御。而手机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如果忽视了给手机进行消毒,摸过手机的手接触口鼻、眼睛,也有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现在,不管是人们的防病毒意识、手机消毒产品的研发,都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手机消毒产品将成为所有消毒产品里市场需求最多的,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可以使用。对健康的关注在当今是一种流行时尚,如果消毒工作在前期做的到位可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手机消毒壳的研发设计是一种市场的趋势和需求。

作者简介:

周理媛(1997.7.22)女. 汉族.江西宜春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艺术设计,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