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生活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生活化策略

钱新华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江苏省 溧阳市 213300



【摘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后续环节没有得以应有的重视,评价侧重于能力和一定的情感,而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评价要坚持和学生生活、教师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真正发挥的评价导向作用。

【关键词】评价生活化 学生生活 教师生活 社会生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整体环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门,也是教学质量和效能提升的最终环节。长期以来,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往往忽视学生既有的生活体验和动态的社会生活,也忽视了教师生活经验对学生的生活指导,评价内容往往侧重于知识和能力,价值引领不够,评价的形式、维度单一即使有教学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和教学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学评价的资源。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中适时进行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更具有指向性和导向性,这种评价才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效果、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的心理认同、离不开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因此,我们要把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机环节和衡量尺度,促进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教学评价要基于学生既有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和教学重要的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以自身生活为基础的直接经验,也有以他人生活为基础的间接经验。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土壤。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评价中,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适时恰当评价,同时,评价生活化也要高于生活,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价值引领积淀。

如在《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评价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爷辈”、“父辈”和当今生活“三大件”的变迁和自身家庭的变化,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巨大变化。教师可以适时评价,充分肯定学生挖掘、感悟生活的能力,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同时,教师设置预测未来十年的“三大件”变迁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要将个人发展融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潮,为以后的美好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奠基。这样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在学生既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了教学评价的思想立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 教学评价要凝练教师生活经验,给予学生以生活指导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生活中的教师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课程资源。”1教师是从学生时代走出来的,其生活阅历更丰富,其社会经验、知识、技能高于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生活化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自身生活体验,凝练教师生活经验,把教师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把自身的学习就业工作历程分享给学生,师生以心交心,换位思考,这样更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而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和引领,评价便会“润物细无声”。

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就业观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学中在学生展示、分享就业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自身在大学毕业以后四处就业、酸甜苦辣的生活场景娓娓道来,与学生一同分享痛苦与喜悦,从而引导学生近距离感悟劳动者应树立的就业观。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延续家教学评价的功能,并适时进行就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指导,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生活导师”,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寓情于学,育人育心。

三、教学评价要关注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生活是其不竭的的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显示其独特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用教育家赞可夫的话说,就是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生活化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从真实社会生活中凝练价取向、核心素养,把教学评价归于实践,归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

例如,有一位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有关材料,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最终战胜了这场罕见的疫情。经过分析,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学生以具体的事例真正体会并理解了这一重要内容。最后,这位老师还感叹道:“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这场罕见的疫情,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感谢疫情,让我们懂得了人性中的美好和真实的情感……”对这个片断,谁也不会多想,谁也觉得很正常,而且不乏思想教育,然而,冷静下来我却发现了问题,我这样评价:我们确实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是否对这一罕见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新冠疫情也要心存感激吗?难道要用逝去的生命去感召、激发我们的感恩之心吗?我们永远都不会感谢灾难,即便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实际上,苦难永远都不应该被美学化,哪怕它确实有可能催生出一种强韧的民族性格。

何谓教育的本真?就是让人在真爱生命的同时的富有自信、富有尊严、富有价值。生活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离开了人的生命,一切的荣誉、责任等其他点缀都是“空中楼阁”。教学评价生活化最终的导向应该是一种真正积极高尚的意蕴,而不是看似理性的点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只有立足生活本身,服务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教学评价要指向未来生活,注重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一个融生活化目标设计、活动探究、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为一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不是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而是关注师生共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感、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教学智慧、课堂意蕴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指向学生未来生活,注重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建立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感、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生活化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为了当下生活而忽视了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忽视生活背后的价值引领。生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同样,评价生活化也要有开放、包容的视野。为此,教学评价生活化还应将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甚至社区工作者参与其中,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审视自身、他人和社会,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内在价值的引领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要我们要怀揣教育的本真,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我们定会将立德树人落实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成人成才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岳伟.论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2006(6).

3.钱新华.思想政治课学生课程资源的生活化开发策略.教学与管理,2011.(6)
  4.宋景堂.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栏目设计和呈现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6).

1岳伟.论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2006(6).

5fbf55a29d8c2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