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的研究

孙庆浩 王巍 徐盛嘉 赵凤雏 赵寒治 孟凡华 韩满朝 金洋

陆军工程大学,军事基础系军事体育与航空体育教研室 江苏南京 211101

摘要:早在北洋水师学堂的体育课就开设了器械体操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木马、单杠、双杠、哑铃等。现在器械体操作为军事体育的重要内容共设三个项目,分别是单杠、双杠、木马。是用来锻炼军人体魄,发展军人职业技能,培养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军人姿态,提高战场预适应能力等,不可替代的训练科目。

关键词:器械体操;功能;军事

1相关概念

1.1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是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指在单杠、双杠、吊环、鞍马、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跳箱、山羊上进行的单个、联合和成套动作练习。器械体操对提高身体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上肢、躯干等,柔韧素质,灵敏协调素质,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作用非常明显,练习时心理耗能较大,对心理品质的影响较为显著。

1.2军事器械体操

军事器械体操指在军营广泛开展的,来锻炼军人体魄,发展军人职业技能,培养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军人姿态的项目。器械体操自引入军营开始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其项目有不断削减的趋势。通常包括单杠(高)、双杠和木马,有时也包含吊杆、爬绳、垫上运动。

2功能和特点

2.1器械体操的功能

器械体操有愉悦身心和强身健体的显性正向功能。娱乐和健身功能作为器械体操存在的第一动力。器械体操有医疗保健、意志力培养和生活实际应用的隐性正向功能。参与器械体操运动的同时不自觉地将生活中的点滴和感悟与器械相结合,使其具有辅助生活的功效。器械体操有与当今社会价值观相背离的负向功能。对青少年的“保护”过于苛刻,不允许具有危险隐患的事情接近他们。有相对专业性和挑战性的器械体操被盖上了“危险”的戳。

2.2军事器械体操的特点

军事器械体操作为军事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凸显其军事性,即军事器械体操的所有训练都是为发展体质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立足点。其一,军事器械体操能够全面和有重点的锻炼人体。通过训练对发展学员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空间的本体感觉有特殊功效,对其在恶劣环境下作战具有预适应功能。其二,训练时练习者始终处于悬垂或支撑状态。对支撑、翻越、攀爬能力有重要价值,可锻炼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提高通过各种障碍的能力,提高环境适应与作战能力。其三,在特定的器械进行的单个、联合或成套动作,可提高学员复杂动作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促进其掌握动作技能,为后续复杂的军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四,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学手段。能提高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难,顽强作战的优良品质。

3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的主要内容

早在 1894 年,北洋水师学堂的体育课就开设了器械体操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木马、单杠、双杠、哑铃等。之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体操运动在我国得以广泛开展,开展的项目有木马、单杠、双杠、爬杆和秋千等。器械体操在军营更是蓬勃开展,不仅锻炼官兵的体魄,在部队开展的有木马、单杠和双杠等。

现在器械体操作为军事体育的重要内容共设三个项目,分别是单杠、双杠、木马,共计二十一个练习。后来对每个项目的内容作了删减,降低了技术难度,同时对单、双杠练习作了加强。改动后将其内容共设三个项目共计十三个练习,分别是单杠五个练习、双杠五个练习、木马三个练习。

4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现状

4.1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从宏观上讲,教员在职务方面的高、中、初和年龄方面的老、中、青的梯队建设必须合理,即中间大两头小的原则。在微观层面上,每名教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4.2教学条件

一个普片现象是场地器材均偏少,只能基本保证器械体操教学。由于部队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的器械体操场地均为露天沙坑,很少有室内场馆或是器械体操训练大棚。因此,器械体操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的制约。器材的规格大都较低,单杠的高矮、双杠的高矮宽窄一般都是固定的,而且不能调整,至于教学辅助设施如体操垫子、泡沫垫子体操凳、倒立架等几乎没有。在软件设施上,如场地器材的维护保养,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4.3教学目标与任务

器械体操作为体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目标就是实现体能课程的目标,从而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但是在器械体操的教学实际中,其教学任务是以发展学员器械体操的动作技能为主,而对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有所忽略。这就导致了器械体操教学目标与任务不相符合的现状。

4.4教学内容

器械体操有三个项目共计 13 余个动作,而且器械体操是一项对技能较高又危险的项目,所以学员在课余时间的练习会受到相应限制,这样平均下来每学时要对两个以上的器械体操动作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能够落实教学任务的。因此,体能课程的课时较少,器械体操的教学课时相对更少。

4.5组织教法

所有课程的教学形式均为班(学员队)级授课制。每个班由一名教员担任。教学方式常见的是:动作示范——要领讲解——组织练习——纠正错误——讲评收操。这种传统教法的最大问题就是忽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在每个环节上,都是教员在起主体作用,学员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对动作本身的学习和训练,而对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没有有的放矢。

4.6教学考核与效果

器械体操是必考项目。在考核标准上,入学强化考核是量化标准,即只对动作数量有要求,毕业考核则是对动作的规格质量进行考核,即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进行考核。因此,从器械体操的考核内容看,与体能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直接相关性。即不是以发展学员的身体素质为主,而是在培养学员的运动技能。

调查发现:教员认为,通过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在发展学员的上肢力量方面有较好效果,对学员灵敏和协调性的发展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对学员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却效果不明显。学员认为,通过对器械体操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因而对专业技能的形成有较好效果。在力量等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感觉。

5问题与对策

5.1问题

经归纳总结得出如下问题: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目标与体能课程目标不统一。教学效果与体能课程现实要求不一致。教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联系不紧密。军事器械体操用于发展体能存在较大局限性。

5.2对策

结合针对器械体操的现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做出如下建议:第一、器械体操继续作为体能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构教学任务,为实现体能课程目标形成支撑;重建教学内容,为提高学员体能素质做出贡献;优化教学模式,为保证体能教学效果而努力。第二、使器械体操作为独立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新定课程目标任务;以岗位任职需要为导向,新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新建课程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和条件建设,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训才.我军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及思考[J].解放军体育院校学报,2003.3.

  2. 吴铨叙.军事训练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

  3. 李明.论军事体育的发展趋势[J].解放军体育院校学报.2004,1.

  4. 罗刚林.军事器械体操在武警指挥专业体能课程中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5. 孙庆浩.浅谈对体操的分析与认识[J].当代体育科技.2020,7.

作者简介:孙庆浩(1992-),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初级。主要从事军事体育教学与训练。

来源:2020年陆军工程大学军事基础系教育教学扶持课题名称: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的研究

作者简介:孙庆浩(1992-),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初级。主要从事军事体育教学与训练。

来源:2020年陆军工程大学军事基础系教育教学扶持课题名称:军事器械体操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