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省职业教育新动向新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3


论湖南省职业教育新动向新趋势

聂斌

湖南省怀化市 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总校 418500

摘要:职业教育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我省职业教育比较重视校企合作,曾引进北美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理念和做法,但由于国情差异,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水平较低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强国战略;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2019年8月20日下午,习近平在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确实,职业教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中西部落后于东部,农村滞后于城市。要解决各区域教育以及就业机会不平衡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大量的高素质蓝领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能直接培养生产和经营一线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还极大地加快区域生产技术应用和更新的速度;职业教育还能为特定区域提供更为实用的继续教育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职业教育机构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地调整教育服务内容,更易于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与供给结构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

职业教育是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知名产品。我们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的飞跃。“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核心需求是人才,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这一需求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然而,在目前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与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新需求相比,职业教育还有很大差距。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具体到湖南而言,我省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是怎样的呢?个人认为,我省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严重的职业院校单边行为状态,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实际上是职业院校在寻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而不是校企双发平等合作。企业不是教育的主体,不承担职业人才的培养的费用和责任;在这种“一元制”的教育环境下,只靠学校的满腔热情,是不能从根本上唤起企业的参与意识,“职教兴国”战略将难以真正实现。

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与监管问题

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如近期出台了《职业学习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等,法律几枝日益完善,但具体实施的办法和监管力度有限,我省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政府应该鼓励校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更多保障。

(二)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优势明显,但有些企业更注重人才的选用而忽略人才的培养,社会责任感不强,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不能从人才战略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投入额外的资源和管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质量,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企业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同时,学校也存在实习分布广、监管难度大、双师型指导教师不足等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了校企合作。校企双发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合作就可能终止。

  1. 院校教育改革措施不配套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与较大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现有教学体制未能充分挖掘双师型师资力量,更关注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职业院校的实习人才计划培养方案只能培养企业大众化的人才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高精准的技能型人才需要。院校与企业后期沟通较少,不了解其实也对学生的评价,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监管力度缺乏。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立,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进一下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落实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按照社会发展需求规划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各类技术人才储备,培养各行各业骨干人才。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使各类人才能够更好的接受再学习、再教育,加快人才知识技术更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加强人才管理,营造积极、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人才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才能够拿得出,用得好。

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办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与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加剧,我们应该认真审视高职教育当前的处境,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高职教育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壮大。

(一)专业建设重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基础工程,能够适时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适应程度,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建立了“面向市场、自我调节、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机制;注重宽窄并举,突出专业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打破了专业门类单一、学制单一的困境,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El趋合理。但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乃刚刚创办,因而专业建设从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还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专业建设价值取向功利主义色彩严重忽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忽视人性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上对专业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职业社有关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经费、师资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跟不上,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缺乏,专业培养目标模糊或确定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一些专业缺乏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一地的适应,对社会潜在的人才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市场需求面狭窄,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基于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是一个学科就可以包括的,其现实问题往往带有综合性,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

(二)以政企分开为准则。加强培训市场的监同普通商品市场一样,企业培训在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中也离不开政府的必要监管。在监管培训市场方面,必须坚持政企分开原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培训市场监管工作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是开展培训机构评估与认证。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着手对全社会从事企业培训的机构进行评估与认证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实施全面评估,通过专家测评系统评定其培训信誉及效果,由省市教育行政部 门根据测评结果对培训机构定级并颁发“培训许可证”和“培训机构级别证书”,定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传媒公布评估结果,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二是建立规范 的培训证书制度。培训证书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 书;第二类是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第三类是企业的岗位资格证书。现在比较规范的是国家颁发的职业和执业资格证书,标准、培训、教材、题库、考核都很规范。但行业的从业资格和企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制度,还需要更规范、更完善。实施“考培分离、规范证书”是企业培训正规化、制度化的重要步骤。应当从原则上放开培训市场,但必须严格“取证”的考试考核制度,以增强学员学习的动力、培训机构的压力和培训市场的控制力。三是建立培训督导制度。政府职能部门要把管理的视野从培训过程和具体办班转向培训的规划、指导特别是控制质量(成效),这既是以企业为中心使培训直接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又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具体体现。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今后政府职能部门既不要自己去直接办班,也不要干预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具体培训过程,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到控制和监督培训质量上来。通过抓质量促成效,切实保证企业培训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不浪费宝贵的培训资源。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国有企业的培训工作,但随着非国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培训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此必须给予必要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非国有企业的培训需求,要打破所有制局限,吸纳更多的非国有企业员工接受培训。

参考文献:

[1]荀风元,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统筹产教融合发展[J],职业,2018年35期。

[2]王海峰,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研究[M],天津大学,2010,(5)。

[3]李建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33):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