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复发率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宫颈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复发率影响分析

李捷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体会在宫颈癌术后应用不同放疗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1-2019.4内77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三维适形放疗)和观察组(37例,容积旋转调强);观察放疗1个月后不良反应、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放疗1个月后直肠反应2例,无膀胱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明显较22.5%的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7%,明显较17.5%的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开展放疗技术,建议采纳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容积旋转调强;复发率


宫颈癌属于临床生殖道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诸多内外源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宫颈癌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根治性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而有研究指出,在宫颈癌术后辅以放疗技术,可有效降低远期复发率并延长其生存周期[1]。为体会在宫颈癌术后应用不同放疗技术治疗的价值,特将我院2018.1-2019.4内77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1-2019.4内77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年龄35-61岁,年龄均值(48.24±11.44)岁。观察组(37例):年龄35-62岁,年龄均值(48.50±11.23)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癌者;(2)符合宫颈癌根治性手术适应证者;(3)符合术后放疗适应证者;(4)在我院完成全程治疗者;(5)患者和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灶存在远处转移者;(2)术前接受过其他放疗方案者;(3)淋巴结转移者;(4)精神疾病;(5)中途退出研究者;(6)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7)正常交流、依存性较差者[2]

1.2方法

对照组:三维适形放疗:借助常规CT对病灶周围开展扫描,并勾画靶区作为依据,但需注意,在勾画靶区时为避免摆位误差,应朝着三维方向将靶区外缘扩大 1 cm从而得到计划靶区。严格以患者病灶实际情况为根据而拟定治疗区域和具体放疗计划。

观察组: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借助共面双弧技术进行,分别从顺(181-179°)、逆(179-181°)时针旋转,床角为0°,注意将小机头角度顺(10°)、逆(350°)时针方向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放疗1个月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从直肠反应(黏液便、大便次数增多)和膀胱反应(尿道刺激症状)进行对比[3]

观察术后1年复发率。

1.4统计学内容

统计软件:SPSS 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完全随机设计的“t”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借助“x2”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放疗1个月后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放疗1个月后直肠反应2例,无膀胱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明显较22.5%的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放疗1个月后的不良反应

组别

直肠反应

膀胱反应

总发生率(n,%)


黏液便

大便次数增多

尿道刺激症状


观察组(n=37)

1

1

0

2(5.4)

对照组(n=40)

5

2

2

9(22.5)

x2

--

--

--

4.5870

P

--

--

--

P<0.05

2.2术后1年复发率

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7%,明显较17.5%的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术后1年复发率

组别

术后1年复发率(n,%)

观察组(n=37)

1(2.7)

对照组(n=40)

7(17.5)

x2

4.5204

P

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手术和放疗技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段,其中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可早期且有效的根治宫颈癌,而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较低[4]。临床研究指出,对不足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开展单纯放疗根治效果良好,因此在西方国家约有>70%的宫颈癌患者接受早期放疗治疗;而有专家研究指出,实施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后联合开展放射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疗效并大幅降低术后复发率。

目前在宫颈癌术后使用的放疗方式有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以及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其中常规放疗采取体外全盘照射以及四野照射方式进行,具备“操作简单”等优势;但临床有近期和远期随访显示,常规放疗方案会对患者直肠、泌尿系统产生直接影响,部分患者经放疗治疗后急/慢性直肠反应、膀胱反应发生率大幅增加,因此导致患者术后活动受限[5]。而三维适形放疗具备“精确放疗、摆位技术”等优势,可最大程度的降低病灶周围的照射剂量,保证均匀照射靶区的同时提高肿瘤受照剂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减轻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三维适形放疗只适用于静态、多角度反射,因此无形中就增加了单次放疗

时间,导致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准确性遭受直接影响。相对而言,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可在剂量相同的基础上降低对外周器官的照射剂量,从而以不降低目标剂量分布为基准,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跳帧次数,增加靶区适型指数的同时降低小肠、直肠中的放射剂量。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放疗1个月后直肠反应2例,无膀胱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明显较22.5%的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7%,明显较17.5%的对照组低,P<0.05。证实了在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的价值。

综上所述,容积旋转调强治疗方案具备显著优势,可有效降低对膀胱、直肠的照射剂量,从而大幅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朱广侠,戚玉玲.不同放疗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6):41-45.

[2]杨利,陈仙,陈素玲, 等.不同体外照射技术联合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根治性治疗宫颈癌的结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9,40(8):1119-1123.

[3]芦玉婷,孟庆红,王坚, 等.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危及器官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8,28(3):348-351.

[4]朱彤.宫颈癌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应用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7):130-132.

[5]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 等.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性放疗不同照射技术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1):75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