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刘哲

山东省聊城东昌中学

摘要:当前,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德育教育所占比重及地位较传统时代相比已有较大提升。目前,我国各阶段逐渐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初中阶段亦是如此。九年级学生道德意识水平及法律观念相对成熟,同时其生活中具有诸多与道德法治息息相关的案例。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进行该阶教学工作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将浅析以生活化进行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提升该学科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下,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教育观念,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主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培养高尚人格,成为国家社会栋梁之才。然而,当前时期,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水平和课堂效率还有待提升。如何让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九年级教学工作中得到合理应用已成为当前教师的关注重点。

  1.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生活化教学主张以不同学习情境与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实践为媒介,落实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同时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品行与能力[1]。在初中教学中,此教学模式有诸多意义:

(一)为学生创设合理学习动机,有效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

从初中生发展特点看,九年级学生虽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但还并未成熟,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而生活化教学根植于生活情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融入到相应学习氛围中,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此情况下也会被进一步激发,使整体课堂效率提高,打造高效课堂。

  1. 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生活化教学有很强实践性,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将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意义。以此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培养法治观念,增强道德意识,并通过生活联系自身,从而有效规范自身行为,落实全面发展工作。对该学科而言,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其整体效率与实践性的关键环节。

  1. 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现状

虽然,生活化教学对初中阶段教学活动提供较大助益,但在教学实际应用上,也暴露出部分问题:

  1. 课堂氛围难以掌控。

生活化教学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九年级学生虽具有较强自制力,但其学习任务量较大,一般缺少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当创设的情景过于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时,学生行为可能会过于活跃而忘记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若不创设生活情景或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沉闷,学生自主性会受到抑制,从而无法融入课堂,导致学习效率与接受程度降低。

  1. 应用程度相对较低

当前,诸多学校与教师尚未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依旧按照传统灌输式课堂模式教学,此现象在九年级教学工作中尤为显著。对该阶段教学工作而言,该现象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表面化,无法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

  1.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1. 创设新型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在以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情境的创新性对开展教学工作而言具有显著意义[2]。以人教版教材中第二课时“创新驱动发展”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易拉罐、硬纸板以及快递包装箱等物品,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材料经过一定改造与组合能变成新的作品呢?”之后,教师可根据学校情况与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部分原料,再让学生从自己家中找到曾经作为废品丢弃的部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废品改造。在完成改造工作后,教师再次发言:“经过废品改造我们发现一些经常被忽略的物品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创新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之后教师带领大家进行课程学习,让学生充分明确创新作为推动力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有效落实本课教学工作。

  1. 创设对比生活情景,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创设对比化情境,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情景活动中能为学生提供直观化感受。以人教版教材中第三课时“追求民主价值”为例,教师可设计对比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教师可找部分学生饰演此时代下的民众,同时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新时代下的民众,共同表演情景剧。通过封建社会下民众以“天子”为主,民众冒犯封建统治便会遭受惩罚的情形与新时代下民众可以有相对广泛的发言权表达自身想法的情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民主对社会与个人的重要意义。之后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讲解我国追求民主价值的历程以及各阶段的贡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在以往与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民主价值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学生能通过对比化生活情景有效落实学习任务。

总结

诸多调查均明确指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对九年级学生而言,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趣味性,能让其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有效缓解其学习压力。因此,各学科教师需要中分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该模式与自身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并以生活化教学作为推动力,促进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丽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24.

[2]牛儒卉. 基于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于峰善.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0(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