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 2

带你了解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罗敏霞

峨眉山佛光医院 四川峨眉 614000

微生物对人类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引发传染病,因此加强微生物检验是很有必要的,要提高重视程度。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需要掌握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才能实现顺利开展。关于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够有所了解。

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生物,人类通过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到。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种类多等特点,微生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人类产生着重要影响。

微生物类型

依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或者核酸构成,常见的是病毒。第二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原始核、缺乏完整细胞器的特点,常见的有细菌、放线菌等。第三种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完整细胞核、细胞器完整的特点,常见的有真菌。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一)葡萄球菌

致病因素: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

临床意义:通过对葡萄球菌检验,其结果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中耳炎、脑膜炎等。

如何从标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确定是否有致病性。?

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以判断疑为葡萄球菌,还需要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进行耐心观察,准确记录相关信息。试验鉴定。开展多个试验,可以进行准确鉴定。

(二)链球菌

致病因素:链球菌溶血素、脂磷壁酸、透明质酸酶、致热外毒素等。

临床意义:化脓性炎症、大叶性肺炎、脑膜炎。

(三)大肠埃希菌

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临床意义:肠道外感染,其中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肠道感染。

鉴定:普通平板有便毛、有动力、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氧化酶(-)、触酶(+),吲哚、甲基红、 V-p 、枸橼酸盐( IMViC) 试验结果为+ + - -,不分解尿素,侧金盏花醇、肌醇、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等试验均阴性,中国兰平板(蓝色)、伊红美蓝(紫黑色)、麦康凯和SS(红色)。

(四)志贺菌属

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临床意义: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携带者。

鉴定:接种SS和麦康凯平板,分离出无色、透明的小菌落为可疑志贺菌。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氧化酶(-)、触酶(-)。

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方法

鉴定包括初步鉴定、最后鉴别定、鉴别试验、血清学鉴定、非典型菌株,可以用传代法及毒力试验来鉴定。

快速诊断包括直接凝集、免疫荧光菌球法、分子生物学法。

(五)沙门菌属

致病因素:侵袭力(Vi抗原)、内毒素、肠毒素。

临床意义:肠胃炎、败血症、肠热症

鉴定:接种SS和麦康凯平板,分离出无色、透明的小菌落为可疑沙门氏菌,要进一步生化反应鉴定。

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时样本采集注意事项:

对于不同疾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标本,在第1-2周取外周血,第2-3周取粪便、尿液。

(六)铜绿假单胞菌

专性需氧菌,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的生物学特性。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会形成五种多种不同形态的菌落,普通培养基上会产生多种色素。

鉴定:革兰阴性杆菌、动力阳性、氧化酶(+)、触酶(+)

(七)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有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阴性小杆菌。旭阳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最佳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

临床意义: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中耳炎。

鉴定:培养特性、5-10%CO2、X因子、V因子;血琼脂;卫星现象;巧克力平板、露滴状菌落。

(八)霍乱弧菌

霍乱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腹泻和脱水的症状?

霍乱弧菌会产生致泄性极强的霍乱肠毒素,这种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组成,当A亚单位进入到细胞之后,患者就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的症状。

(九)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过程。通过研究发现,白喉杆菌通常存在于患者的喉头气管和鼻腔粘膜,有时候在皮肤、结膜等部位也会发现。会通过患者飞沫或者使用过的物品传播,一旦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就会出现局部炎症或者全身中毒症状。

(十)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因素:荚膜;脂质,包括索状因子、磷脂、蜡质D;蛋白质与蜡质D结合使机体产生超敏反应,从而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较高,这能说明什么?

结核分枝杆菌胞壁脂质含量高,这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例如染色性、抵抗力、生长速度及致病性等特点。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可以防止菌体内水分丢失,可以避免干燥。脂质含量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生长速度比较慢,而且脂质中的磷脂、索状因子等毒性成分以不同机制致病。

以上介绍了微生物及检验的重点知识,希望大家可以有所了解,在检验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准确把握微生物特性,实现更好的应用,为人们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