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赵冬梅

内蒙古自治区球类运动管理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30

摘要冷疗的止痛、防肿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继发性损伤,可在急性运动损伤紧急处置和运动损伤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将冷疗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冷疗法;运动医学;应用

冷疗法即使用低于人体体温的物理因子对患部产生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是物理疗法的一种。基于临床研究的进展,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虽冷疗法应用于损伤治疗的时间较长,但在具体方式、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操作中仍有一定差异。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十分有必要。

1 冷疗法在急性损伤紧急处置中的应用

    1. 冷水浸泡

冷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冷水中浸泡伤肢,一般在肢体远端损伤中适用。通常,水温需控制在5-15摄氏度范围内,将浸泡的时间控制在10-30min,并在浸泡后加压包扎。部分文献中推荐方法需尽快使用绷带与海绵加压包扎,并使用加冰冷水进行浸泡,时间为半小时。浸泡过后更换干海绵与绷带加压包扎[1]

    1. 冷喷雾

冷喷雾是致冷速度最快的方式,在运动现场的应用十分常见。通常使用冷镇痛气雾剂与氯乙烷进行局部喷射,在喷射过程中由瓶口喷出的细流应当和皮肤垂直,与皮肤距离在10-15cm之间,持续喷射5s,直到皮肤出现一层“白霜”。此时,伤部的疼痛感缓解亦或是消失,且温度下降出现麻木感。为有效增强麻醉的效果,可在喷射停止20s以后再次喷射,但最多不能超过3次,以免出现冻伤。在冷喷雾处置后需针对伤处加压包扎处理。

    1. 冰按摩

如果是肌肉等深部组织损伤,则需对患部深层进行冷敷[2]。使用冷水浸泡亦或是使用冰袋外敷,仅能降低患处浅部组织温度,但对于深层组织温度的影响不大。为达到冷敷患部深层组织的目的,需选择冰按摩方式。在临床中,针对冰按摩和冰敷对于肌肉温度的影响展开了比较,结果显示,冰按摩可在短时间内使肌肉的温度下降。在冰按摩的过程中,应使用冰袋在患部直接放置并擦摩,直至患部没有感觉。最长的按摩时间是20min左右,若损伤相对严重,应在受伤后的48h之内每天冰按摩3-4次,且每次的间隔时间为1-2h。

    1. 冰敷

在运动现场外,最常使用冷疗法就是冰敷,针对伤处进行冰敷以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同样可先使用绷带加压包扎后在其外部冰敷[3]。一般情况下,受伤后24h亦或是48h可反复间歇式冰敷。在研究中发现,反复间歇性的冰敷可使局部组织血流量明显下降。在冰敷的过程中,需使用普通的塑料袋亦或是专用冰敷袋将碎冰块装入其中,在受伤部位平铺,而每次冰敷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min之间。若加压包扎局部有胀感应进行再次冰敷,而反复冰敷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min。

2 冷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在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痉挛与肌肉疲劳等康复治疗中可联合应用冷疗与其他疗法,使患处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

2.1 低温运动疗法

此方法指的是结合冷敷和伤部主动运动,通过冷敷可使疼痛感消除,尽早进行主动运动[4]。此治疗方法能够对肌肉的失用性萎缩予以防止,在短时间内恢复肌肉泵的作用,以免出现局部肿胀与组织粘连的情况,在关节扭挫伤功能恢复治疗中广泛应用。通常,需冰敷受伤部位15-20min,使其感觉丧失,随后开展3-5min的主动运动练习,并冰敷3-5min,使得伤部失去感觉,经3-5min主动运动练习。以上动作需重复开展超过三遍。

2.2 低温拉伸

此方法融合了冷敷与伸展体操,冷敷可达到止痛与解痉目标,拉伸即可使肌肉活动性不断增加。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拉伸,能够对倾覆肌肉拉伤与肌肉挫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得以抑制,进而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关节可动区域动作。通常情况下,需冷敷患部的肌肉直到其麻木后拉伸,持续拉伸至麻木感消失再次冷敷,并再次拉伸,一般重复2-3遍。

2.3 冷热交替

冷热交替疗法在急性损伤亚急性期的适用性极强,通过结合冷热作用使得血管能够交替舒缩,进而发挥泵的作用,吸收渗出液,对血液循环加以刺激,充分发挥止痛效果。在临床研究中,使用冷热交替方法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受伤48h内使用0摄氏度冰袋与42摄氏度热水袋交替对损伤部位外敷,冷敷8s后热敷8s,随后再次冷敷8s。在交替治疗过程中,每次治疗时间需持续20min,每天一次。如果患者受伤超过48h,应使用0摄氏度冰袋与51摄氏度热水袋,对患处进行交替外敷,冷敷8s后热敷8s,随后再次冷敷8s。在交替治疗期间,每次治疗时间需持续20min,每天一次[5]

慢性损伤康复治疗可通过冷热敷结合方式,在功能恢复治疗之前热敷可确保其血流正常性。而为对治疗引起的炎症加以控制,需在每日功能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冷敷处理。

2.4 冷疗和其他疗法结合

临床研究中将冷疗和中频电疗相互结合,对关节肌肉扭挫伤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在中频电治疗电极上放置温度为2-3摄氏度的冰袋,并且于电极和冰袋间衬塑料布,保证电极与体表紧贴。每次治疗时间在20min且每日治疗一次。此外,也可结合微波和中频电疗方式,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冷疗和中频电疗结合方式的效果更加明显,使得治疗疗程显著缩短。

3 结论

综上所述,将冷疗法应用于运动医学中,重点在于止痛与防肿。冷疗可有效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因而在急性损伤紧急处置与运动功能康复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超彦,韩照岐,蒋川.全身冷冻疗法(-110℃)对赛艇运动员体温及心血管系统参数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38(1):10-19.

[2]罗宇豪.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应用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147.

[3]周超彦,冯连世,韩照岐, 等.全身冷冻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82-87.

[4]周云,杨雪,张全兵, 等.创伤性膝关节挛缩应用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21(3):289-293.

[5]鲍小亚,单涛,丁亚琴.运动医学超声在急性踝关节扭伤保守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