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工作室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IT服务工作室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研究

郭成根

福建 晋江 362200 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IT服务工作室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的集训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动手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并拓宽就业渠道,最终树立学校在学术界和社会的良好品牌形象。基于学校实训中心现有资源与条件,借助企业平台协助学校建立实训室,以互联网发展为基础,以实际技术环境为基础,在学校展开真实的IT工作、移动终端故障维修和数据恢复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沟通与营销能力增添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际业务,服务区域经济,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师资及技术、设备水平。通过研究开展活动,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协同,合作育人。

关键字:IT服务、工作室、校企合作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国际化、专业化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多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经过不断的调整,经历了几个阶段:原来计算机专业由网络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信息处理与运用三个方向,07年修改为网络管理与维护(硬件)、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软件)两个方向,08年春与北大青鸟合作成立青鸟特色班,2012据市场需求最终调整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与游戏制作为主两个方向。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生500人左右,随着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影像与影视技术相应的专业成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在寻求转型升级,探索新的专业方向。而且计算机专业组在承担社会服务功能这块也是比较缺失。

二、研究的重要性

1.建设IT服务工作室,助推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工作开展。

工作室定位的功能定为三个方面,一是技能竞赛,二是教学实训,三是社会服务。学生技能竞赛我们从16年开始参与,从不出泉州,到进入省赛,进入国赛,18年取得省赛二等奖/国赛三等奖,19年取得省赛一等奖/国赛一等奖。以赛促教一直是大赛的宗旨,为了有效的进行资源转换,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也做了调整,刚好建起来能够满足教学实训需要,最后社会服务方面,等我们把这个实训室建起来,更高端的设备走了,以工作室为依托,走入社区或则商场,五店市等,进行便民服务,树立学校形象,打造职教品牌。

2.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方向的规划建设工作。

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组织校企合作年会。共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室、教师队伍建设等,以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内涵建设,形成学校专业布局的新亮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癿关键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更是学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的载体。“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发、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和打造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性转变新时代。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并根据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校企合作,可协助学校:

① 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助修订和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② 制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协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③ 为共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实际课程计划提供配套解决方案。

④ 可定制开发、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及数字化资源。

⑤ 为共建专业的任课教师、学科带头人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师资培养计划。

⑥ 可搭建“学徒”式的企业级工程师双创基地,实现学员的跟岗实习和创业需求;同时为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效果作标准评价工作。

三、研究理论价值:

1.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

在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引导市场的产教融合教学,保障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下,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建设IT服务工作室,将教学与平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内容相结合,有效的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工学相联合了起来。

2.建立校企合作与案例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进一步深入企业,接触当前市场需求,亲身体验企业工作方式,参与企业实际案例开发,学习、总结、提升,大大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课程教学资源,也可从企业项目案例中进行提炼、整理,形成独具特色又更贴近实际和接近当前市场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场景,从而增加案例获取渠道。

3.探索社会服务功能新模式。

以工作室为依托,成立IT服务工作小组,建立管理制度,开展专业教学实践、产品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集成和开发服务、IT管理外包服务等。以服务学校师生为起点,走入社区或则商场,五店市等服务社区在产品维修和数据恢复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树立学校形象,打造职教品牌。

四、研究实践价值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建设IT服务工作室(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具有广泛的意义。

1.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

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充分。对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是保证学生增加动手实践机会的前提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环境和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也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支持和引导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室建设工作,在全国引导性奖励、支持建设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室。3.助推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

创建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的同时也创建了一门优秀的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让职业院校的老师与企业一起研究芯片级检测与维修课程,共同研发教材,这样又解决了学校开设芯片级检测与维修实验课的教材障碍。建立完善、贴近企业真实的实训场所,加上丰富实用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同申报建设精品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人才储备基地,真正实现双赢。

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验教学的条件,可以让教师接触到许多前沿的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知识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技术方面的素养。同时通过建设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教师可以和一流的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技术联系,企业提供专门的渠道和教师进行日常的技术交流和教学支持可以帮助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工作室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减少校企在合作中的管理成本,使校企合作常规化、规范化,校内外实训基形成互补为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引领学校专业建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