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张晗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HP串联HD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HD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障碍、关节痛及高血压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H、Scr、BuN及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H、Scr、BuN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瘙瘁、睡眠障碍、关节痛及高血压等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串联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关键词: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尿毒症;临床观察

尿毒症是目前临床中较常见的现象,一般采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饮食等各方面的变化,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采用持续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水潴留、脱水等不良情况,因此,如何控制机体的水平衡,维持科学、合理的干体重,是保证持续性血液透析疗效及预后的关键[2]。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114例行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81±6.56)岁。疾病类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6.25±6.95)岁。疾病类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持续性血透治疗的适应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感染、心力衰竭、认知障碍、精神病史以及本人或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等患者。

1.3方法

治疗:给予患者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剂量为3000ml,将其血液流量控制在200-250ml/min,最后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肝素联合食用进行冲管,时间为为15分钟,首次使用肝素剂量为0.8-2.0mg/kg,并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患者病情对使用剂量进行加减,并在行HD治疗2h后,增加2h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当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发宣传手册;观察组采用强化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专门的强化健康宣教小组。根据血液透析治疗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小组成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健康诉求,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采取多样化的宣教方式。重视对患者的饮食、用药指导,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此外,还需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展开针对性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护理质量;第二,制定健康宣教内容。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采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海报、健康手册等方式进行渗透性宣教,以便患者随时了解疾病知识;血液透析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内瘘血管部位适当按摩或热敷5min,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TH、Scr、BuN及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H、Scr、BuN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瘙瘁、睡眠障碍、关节痛及高血压等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

睡眠障碍

关节疼

发生率

观察组

57

1(1.75)

1(1.75)

2(3.51)

4(7.02)

对照组

57

4(7.02)

7(12.28)

5(8.77)

16(28.07)

X2

/

/

/

/

8.732

P

/

/

/

/

0.003


  1.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长期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且经济成本较高,患者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可能进一步对机体造成刺激,导致病情加剧[3,4]。水分控制失衡是血液透析治疗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当机体水分负荷过重时,可能引发低血压、心力衰竭等,若水分负荷过低,则可能引发低血压、肌肉痉挛。因此,合理控制水分的平衡,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点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保证血液透析质量,维持机体水分平衡,改善患者预后。

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健康宣教也应当是持续性,当一个阶段的健康宣教完成后,应立即开始第二个阶段,通过不断的强化,逐渐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提高水分控制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宣教在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从而保证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谈蓉,吕春华,丁钟琴,等.持续性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22-23.

[2]赵思思,王晓丹,黄丽君,等.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2):1840-1843.

[3] 张香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