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文学阅读与人文素质培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试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文学阅读与人文素质培养实践研究

聂希安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不懂文学的人,思想难免会“不在线”,文学可以使人大器,艺术使人变得高雅。文学是艺术之根,文学素养提高了,艺术素养也将随之提高。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人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讲解一些阅读技巧,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学阅读、人文素质、实践研究

一、阅读的含义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对于其他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尤其是语言产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阅读?大学生为什么要阅读?阅读能带来什么?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也会阅读,但对此可能并没有太多深思。可是一提到阅读,人们更多的是从目的和功能上去思考阅读,譬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基于文本对话而实现人之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语言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学生的人格,赋予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比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和培养学生现实的技能更为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文学阅读情况

(一)阅读的片面性,快闪性、娱乐性趋势明显。实用阅读是当前大学生阅读的一个普遍现象,受到社会就业压力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想大学在校期间考取更多的证书,例如: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计算机、专业资格证书等,以此来增强自己就业的优势和筹码。通过课堂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会采购实用性、功利性很强的书籍,或者是快速浏览网上的文学网络小说、武侠小说,综艺等。而很少会静下心来阅读内容厚重、文学底蕴深厚的书籍。大学生心态的浮躁、社会生活节奏的快速也导致大学生阅读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问题。

这种阅读的片面性、功利性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造成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文化底蕴欠缺,人文素养缺失,远离崇高,极端眼前利益至上等不良影响。

  1. 图像信息阅读多,文字阅读少,娱乐性偏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给大学生带来的快销信息冲击。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受互联网的影响。特别是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 APP的出现也改变了大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模式。普遍更倾向于更生动,直观的图像,影像等“快餐文化”浏览方式,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多的是打发时间和娱乐消遣,不费脑。这样的阅读不可能直入深处细细品味,鉴赏和思考,更不要谈对终极价值的人文关怀。这样下去,难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因此带来阅读能力的下降,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思辨能力,缺乏独立的阅读观,阅读容易随大流没有耐心。

  1. 文学阅读与人文素质培养改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避免“快餐文化”阅读。

比如,在今天,走进书店,不管是实体还是网络上的,数量浩瀚的书籍,常常让人有晕眩之感。电子书和有声读物,读书频道和微信公号,更是让书不再限于时间地点,成为可以随时随地相遇的朋友。书籍数量的迅速增长,却并没有让“多读书”这件事情,变得更容易。“多读书”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里,反而成了一个簇新的难题。通过建立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高校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阅读,形成人人阅读,时时阅读,处处阅读的良好氛围 ,推行全面阅读和终身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避免功利性、无用阅读。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修身养性。避免急躁的纯娱乐的目的去阅读。

(二)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读“好书”。

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在高校教育中,引导大学生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阅读经典尤其重要。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呢?而那些最伟大的书籍必然是我们需要阅读与传承的经典作品。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结束语

总体来讲,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里十分重要的一门课。这门课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强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大学里不开语言文学课,给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留下的缺憾是很多的。文献阅读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知识积累的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大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更为重要的是,文学阅读的过程不单是信息和知识的吸取,还包括对已有知识的补充、丰富和修正,是一个人自身知识沉淀,自我价值等成长建构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浅析当代大学生阅读情况[J].刘馨浓.经济师.2018(09)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与建议——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文华. 时代教育.2018(05)

作者简介:聂希安,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籍贯: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