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 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童瑜昆

荣县新桥中心卫生院 四川自贡 643108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正常情况下只要未发病,患者状态基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质量也不会有丝毫下滑;一旦护理不到位、不及时,导致患者发病,自身生命健康便会受到极大威胁,比如脑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都属于高血压并发症。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便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全方位科普分析,以期让广大高血压患者群体能够正确认识高血压,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高血压护理意识,为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做出一定贡献。

  1. 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高血压患者发病时(血压升高)多有头痛、头晕、烟花、耳鸣、疲乏、无法入眠等现象;发病严重的会有心悸、烦躁、呼吸受限、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所以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尽快治疗(药物治疗,服用降压药即可),与此同时日常防护也必须到位,科学的高血压护理措施是保障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关键所在,一旦护理不到位,高血压患者便会出现病情反复、无法控制的情况,自身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2.1定时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必须定时定期测量血压,平日里以每2天或者每3天为一个节点,进行测压并记录,保障诊治病情时可第一时间为医生提供可参考依据。按时去往医院做全方位体检,配合医生,谨遵医嘱的去服用降压药,期间绝不可私自停服或者增加药量,严格规范行事、规律生活,方能保障自身血压始终处于稳定范围内。

2.2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也是保障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能够完全得以体现的基础条件,这个过程中高血压患者必须有意识的控制饮食,按照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原则构筑食谱,多吃低脂食物和优质蛋白食物,食用果蔬必须新鲜,像一些胆固醇高的、辛辣的、油腻的、糖分高的食物尽可能远离。同时戒烟戒酒,浓咖啡、浓茶、浓肉汤等也要禁饮,以此方能使自身机体状态始终处于相对比较正常的水平,达到减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目的。

2.3平日起居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器具护理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其在日常生活工作期间必须养成良好的规律作息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排便等,绝不可有熬夜等情况出现。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如果患者居住环境周围噪音较大,自身高血压发病风险便会随之升高;除此之外,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并合理控制体重等,都能够起到有效防治高血压的效果。

2.4学会心理调节

高血压这类疾病,目前医学水平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长期控制,且高血压患者大部分都比较易怒、情绪也不太稳定,这些心理因素又属于血压升高的主要诱因;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学会心理调节,时刻放宽心境,多了解高血压相关医学知识,结合自身情况去有意识培养自己情绪心态,谨防焦虑、烦躁、暴怒等刺激血压升高的负面情绪出现,都是自身病情得以有效防控的核心依据。比如高血压患者平时可听听舒缓的轻音乐,适度自我按摩、多和亲友交流沟通等,这些都是心理调节的直观体现。

2.5适度适量的运动锻炼

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适度适量的进行一些运动锻炼,这也是护理高血压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患者根据自身血压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等运动方式,长期坚持锻炼,血压便会逐步下降,一旦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可能患者不用服降压药,血压也会一直维系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便可将自身情况告知医生,复检没有问题后,便可遵从医生指示变更用药方式或者逐渐停药。

  1. 高血压急救护理方法

3.1摆正体位

高血压急救护理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生活中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发病,且表现出心悸、气短、口唇发绀、肢体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时,必须第一时间引导其轻缓坐于地面,若是在家中发病,屋内有氧气袋则要立即让其吸氧,并在此期间迅速通知急救中心,使之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谨防治疗时机延误的状况发生。

3.2安抚患者

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视物不清等症状,这种生理上的不适感会放大患者自身心理压力,其很有可能出现惊恐、慌乱、紧张等情绪,此时无论是家属还是现场救治人员,必须在检查其气道通畅的基础上,迅速安抚患者,使之心态情绪可以重新稳定下来,并找出降压药引导其服下,以此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3.3吸氧休息

也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在过度劳累或者突然兴奋的状态下,可能引发心绞痛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出现心肌梗塞、急性心理衰竭等症,此时患者往往会有胸闷、心区放射疼痛明显、面色苍白等表现;这时便要尽快引导患者卧床,喂其服下一片硝酸甘油后,再让其充分吸氧休息,便可达到环节症状,稳定病情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必须从定时定期测量血压、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做好起居防护、引导患者学会心理调节、设置适度适量的运动锻炼等方面做起,并掌握一定的急救护理方法,方能使之病情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患者自身生活质量也会与常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