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侧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侧侧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李永文 林和新 余荒岛 陈毅福 王海滨 尤俊 通讯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 361001

【摘要】目的:观察侧侧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端侧吻合的对照组(39例)与侧侧吻合的观察组(39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侧侧吻合技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关键词】侧侧吻合技术;右半结肠癌;效果


结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这类疾病的发生与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有着密切联系[1]。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等的变化导致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进而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结肠癌发病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确诊率低,很多患者确诊疾病后需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术后需进行肠管吻合。当前,端侧吻合术、侧侧吻合术均为常用肠管吻合方式,临床应用时,需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最为有效的吻合技术[2]。本研究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观察侧侧吻合技术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7至76(56.18±3.17)岁,TNM分期Ⅱ期24例,Ⅲ期1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6至77(55.52±3.24)岁,TNM分期Ⅱ期22例,Ⅲ期17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常规回肠-结肠端侧吻合。

观察组:小肠与结肠断端使用闭合器进行闭合,在距离小肠、结肠断端2至3cm的地方戳一小孔,同样在系膜对侧肠壁上也戳一小口,在小口内置入一次性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小肠与结肠进行侧侧吻合。然后在小肠与结肠小切口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包埋浆肌层。

1.3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2周排便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即心理状态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5ff573574e21d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5ff573574e21d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78.53±15.37)min,出血量(110.72±45.28)ml,首次排气时间(32.23±2.13)h,首次排便时间(5.11±0.32)d,术后2周排便次数(15.28±1.23)次,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d

术后2周排便次数/次

对照组(n=39)

99.47±18.25

124.26±54.27

36.19±3.26

5.83±0.48

18.36±1.35

观察组(n=39)

78.53±15.37

110.72±45.28

32.23±2.13

5.11±0.32

15.28±1.23

t

5.4807

2.2687

6.3505

7.7942

10.5319

p

0.0000

0.0261

0.0000

0.0000

0.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肠梗阻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 (n=39)

3(7.69)

3(7.69)

2(5.13)

8(20.51)

观察组(n=39)

1(2.56)

1(2.56)

0(0.00)

2(5.13)

5ff573574e21d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

-

4.1294

P

-

-

-

0.0421

2.3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SAS评分(46.28±2.46)分,SDS评分(44.36±2.1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心理状态对比(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n=39)

63.29±3.18

61.43±3.64

观察组(n=39)

46.28±2.46

44.36±2.17

t

26.4217

4.3178

P

0.0000

0.0000

3讨论

结肠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常采用外科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期间发现,系膜三角的肠壁无浆膜,并且由于手术操作影响供血,进而影响肠壁愈合,术后需进行小肠与结肠吻合[3]。为保证小肠能充分吸收摄入的食物,进而小肠内容物会受到回盲瓣的影响,阻止其进入大肠。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时,需要切除右半结肠及回盲瓣,这一操作会导致肠体结构变化,小肠内容物也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结肠,进而降低了小肠对肠内容物的吸收能力[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78.53±15.37)min,出血量(110.72±45.28)ml,首次排气时间(32.23±2.13)h,首次排便时间(5.11±0.32)d,术后2周排便次数(15.28±1.23)次,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46.28±2.46)分,SDS评分(44.36±2.17)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吸收功能更好,有研究表明,端侧吻合技术能促进小肠内容物进入结肠,因此,接受端侧吻合的患者,其术后容易出现腹泻症状[5]。当前,临床针对右半结肠癌侧侧吻合技术的研究并不多。有研究表明,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吻合器、手工吻合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次成功且并发症少。可见,在结肠癌手术中,侧侧吻合技术应用价值较高[6]。端侧吻合、侧侧吻合分别为顺蠕动、逆蠕动,进而侧侧吻合技术能有效减慢回肠内容物进入结肠,并且患者术后不容易出现腹泻症状,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侧侧吻合吻合口较大,进而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风险。患者术后吻合口供血较好,进而促进其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同时,在侧侧吻合技术下,吻合口不容易成角,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总体来讲,侧侧吻合技术对患者伤害小,减少了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了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的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所以,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侧侧吻合技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金生.不同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J].健康大视野,2019,27(2):6-7.

[2]贾王强,倪红谚,袁龙.端侧吻合与反式侧侧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中的比较[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4):251-255,290.

[3]傅朝阳.侧侧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35-136.

[4]王雪玮,王鹏,洪军,等.重叠式三角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11):1249.

[5]李方琨,陈修涛,谢慧臣.不同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10):68-71.

[6]程康文,王贵和,束宽山,等.两种机械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术中的回顾性对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7):85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