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举措”促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顺利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3

“六举措”促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顺利开展

徐虹艳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 461000


体育名师工作室在各省市像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许昌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三年攻坚计划,“三名”工作室成为县市区教研和学校教研以外的线下教研新沃土。如何让新任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和训练、让骨干教师突破成长瓶颈,让优秀教师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都是学校体育学科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徐虹艳体育名师工作室在市体育教研员的指导下,摸索出适合体育教师成长的工作室教研模式,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徐虹艳名师工作室是市级体育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1月,现有成员50名。笔者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从最初的申报创建,到骨干成员面试遴选,再到开展工作室系列活动,全程参与并耐心引领,下面呈现工作室开展教研的六项举措。

一、完善团队建设

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不能靠主持人单兵作战,团队配合是关键。组织建设中,团队间的分工合作彰显主持人对于成员们的熟悉度。

(一)文档编辑团队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工作室对外发布推送信息最为便捷的方式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美篇,而这些最初的时候由主持人完成。随着工作室成员的增加、工作室活动的增多、成员们的学习成果无法快速有效的在媒体上呈现,笔者在工作室运行半年后成立了文档编辑团队。

文档编辑团队分为平行的两个小组。每小组设置组长一名。编辑的素材包含工作室成员们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年度成长总结“我的五个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文字编辑团队主要负责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也轮流兼任工作室每日一图的制作分享。这是一群年轻体育教师,她们有热情、有精力,愿意提升写作水平,在进行文档编辑的同时,自身写作有较大的提升。截止到6月底,徐虹艳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已经推送成员原创文章100多篇,涉及教学案例、专业成长、教研简报等多方面,一篇篇文章在网络上图文并茂的精彩呈现,背后的文档编辑们功不可没。

(二)视频制作团队

2020年1月的新冠疫情使体育教学也从田径场搬到了线上,1月底,笔者就和身体素质较好、示范展示能力较强的工作室成员开展线上研讨,组建视频制作团队,2月5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第一期《让我们在室内运动起来吧》视频教学短片,每周一期,共四期。该系列教学视频被转载,单篇点击量最高达到近2000次。

视频制作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商讨居家录制运动视频的思路,并摸索出能够独立完成录制的小技巧。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疫情初的视频教学分享,为后续体育教师们的钉钉直播打下基础。

二、进行梯队培育

名师工作室中成员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骨干成员中的佼佼者已经是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并拥有多项荣誉,教学、科研和竞赛上都是行家里手;新晋成员们多数是入职三年左右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资历、教学研究都较为薄弱。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室地教研功能,完成以老带新的带动年轻成员专业成长呢?笔者借鉴河南省教师成长学院的“导师制”培养方案,设置了工作室三级梯队培育方案。

工作室主持人邀请地市教研员和体育专家们,对遴选的20名骨干成员进行分层:

(一)导师层。导师的成长目标是在工作室里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带领骨干学习,然后晋级为县区体育工作室的主持人,辐射引领当地体育教学教研的开展。工作室导师来自不同的区县,长葛市、禹州市、襄城县、魏都区和市直各一位,男性4人,女老师仅有一位。这5位优秀体育教师,平均年龄40岁,3位老师具有中小学高级职称。,导师们都是各地各校体育领衔人物,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导师层成员的培养目标是,形成特色,榜样引领。

(二)骨干层。骨干力量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拔确认,从报名骨干遴选的面试,到工作室的任务完成,再到教学、教研、训练版块的突出展示,这批成员积极参与工作室教研,在各项活动中都显现出工作的热情和能力。文字编辑、视频录制团队和送教下乡团队也都是骨干成员在引领。对于骨干层成员的培养目标是,找准目标,稳步提升。

(三)成长层。作为刚成立不足两年的工作室,半数成员为入职不足5年的年轻体育教师。成长层的工作室成员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有工作热情,在课堂教学、体育教研和运动训练上处于起步阶段。借助工作室导师团队,用青蓝结对培养的方式促进这批年轻教师们成长。从量身指导成员制定一年成长规划、三年成长规划,到指导授课多次磨课展示,再到对他们的案例进行批注指导修改,这些都成为成长中的坚实步伐。

三、借力地市教研

作为地市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依托许昌市普通教研室体育学科联合开展教研。工作室主持人也是市体育教研中心组成员,努力配合地市中小学教研活动,为成员们磨课、修改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反思,并且借助地市教研展示平台,给成员们学习成长的机会。

(一)工作室教研活动——走出去

1.主持人外出讲座交流。

2.骨干成员参加省市观摩课展示。

3.成员参加优质课观摩学习。

(二)工作室教研活动——请进来

1.促进学科融合,邀请优秀语文教师进行体育案例写作培训,提升写作水平。

2.借力地市教研,邀请体育教研员等体育专家指导工作室教研。

3.借助网络资源,学习名师网络直播授课,提升体育教师网络教研能力。

四、潜心课题研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在全面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体育教学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作为体育学科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借助课题研究助力体育教研,2019年工作室申报省级课题《基于“四有课堂”的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正在研究中。

工作室教研的重点在体育课堂和教师成长,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利用工作室平台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磨课堂活动,把体能发展、技能学习、竞赛活动和运动兴趣融入体育课堂,把“四有”成为课堂的脉络,让学生们享受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除了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们也积极参加地市和区县的课题研究。借助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注重线下和线上教研相结合,提升工作室教研水平。

五、注重案例写作

工作室组建后,在成员们提交的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一种不容乐观的情况。虽然成员众多,但是擅长写作的却寥寥无几,教研中“研”的力量无法精彩呈现。通过对成员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笔者发现工作室成员们写作困难的原因中,困惑最多的一条是“不会写。”于是,如何提高工作室成员们的写作水平,成为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内容中的重要一项。如何让体育老师们在授课结束后,用文字来呈现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故事呢?笔者决定先从案例写作开始,工作室订购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借助《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解决这项难题。

(一)案例共读

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版块,每期都刊登有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可供观摩。工作室每学期进行案例共读活动,挑选出最能引起成员们共鸣的几篇案例进行探讨。首先,笔者在知网上下载“一线话题”中的案例,然后推送到工作室微信群中,供老师们自行阅读;其次,通过工作室线下活动中进行探讨(由于疫情转为线上),分享个人对于这篇案例的解读思考,并针对案例描述中的问题提供自己的解决对策;最后,成员们仿写案例,借用这些优秀案例进行模仿写作,回顾教学中的小故事、小插曲用文字呈现,仿写时注重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的全面性。

(二)案例分享

为了活跃气氛,也为了提升成员们的案例阅读鉴赏水平,工作室导师团队研究后,决定把前期成员们的仿写案例推送到微信群里进行案例分享。每位成员仿写一篇案例的同时,也要阅读至少两篇案例,并给出评价。这样不同写作风格的相互碰撞,倒是激起不少写作火花。同时,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还定期推送成员们的体育案例,供大家观摩指正。

(三)案例评比

无论案例的仿写还是案例的分享,都是为了成员们独立撰写优秀案例做铺垫。2019年秋天,《中国学校体育》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令,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微信群里沸腾了,大家都表达了想要参加案例评比的愿望。

9月,工作室成员们认真阅读案例征集通知,并反复研读往期杂志的优秀案例;10月,工作室邮箱里收到30篇案例的初稿;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邀请教研员和优秀语文老师研读这些案例并提出稿件修改建议;并按时提交稿件。当看到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中看到我们工作室的名字时,工作室的微信群里再次沸腾,兴奋中有着一种被认可的滋味。其中《挖掘学生“不听话”的背后原因》、《三人帮》和《巧给游戏升级 趣谈破冰策略》3篇案例获得了案例摘录奖。

六、兼顾多元活动

(一)工作室间跨学科进行联合教研

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徐虹艳体育名师工作室和张红宇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在2019年举办了线下讲座,体育工作室主持人分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给两个工作室的成员们以启迪;2020年举办了《体育案例与微型论文写作》线上研讨,环节一体育老师呈现案例语文老师点评,环节二语文工作室主持人针对微型论文的撰写进行授课,跨学科教研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参加河南教师读书会进行阅读分享

阅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帮助成长瓶颈期的老师们突破。河南教师读书会每周五都会有读书分享活动,笔者参加了2019年第二季度和2020年第三季度的读书分享,分享书目《为什么我还在做老师》和《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在河南教师QQ群里进行领读,带领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情怀,分享教学生涯中的难忘故事。工作室的部分老师也加入了河南教师读书会,通过阅读丰富知识,提升表达能力,点燃青年教师们的成长热情。

(三)参加疫情期间的网络公益直播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春季的课堂教学在线上进行,钉钉直播成为网课授课的主要方式,工作室在2月初就开占了钉钉教学的网络教研,探讨网课授课技巧,同时也组织视频编辑团队推送系列锻炼视频。在2020年3月进行了网络公益直播《体育课堂线上直播教学法——名师经验分享》。

工作室还积极参加菁体育教研的活动,撰写多篇稿件入选,《篮球训练和学生文化课冲突之我见》等文章被推荐到首页展示。工作室给基层体育教师带来一股春风,让优秀教师突破瓶颈再成长、青年教师努力成长展风采。下学年工作室还将辐射到县区和乡镇,利用结对的形式,把城市和农村的体育教师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成长共同体带动专业发展。

“六举措”促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顺利开展,工作室不仅要有教的提升,还要有研的跟进,鼓励教研形式多样化,实现研究型体育教研常态化,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受益于专业发展。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四有’课堂的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C19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