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陈婷

深圳市龙岗区福园幼儿园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总之,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彻底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多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对策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依然存在的情况及其呈现出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治理策略


一、引言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园舍环境较差、“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素质偏低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显现,当时教育资源短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理念过于淡薄,只能仿照小学阶段的教育,这势必会引发“小学化”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受到普遍关注,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政府鼓励报考师范院校,并给与一定的补偿,诸如减免学费、优先录取等。尽管师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是“小学化”问题难以从根源上彻底切断,近年来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尽管教育部在2011年明确提出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颁布“禁书令”、“禁止小学入学考试”等政策,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依然是目前首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调查

(一)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论文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以龙岗地区为主的公立园、部分大中小型私立园的情况,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调查对象包括上述幼儿园中的家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中,园所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本文对该幼儿园进行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二)调查结果

1.家长选择幼儿园考虑的因素

家长们选择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幼儿园的教学理念、特色教学、软硬件设施以及就近方便等,也就是说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通常是考虑的不是单一因素,二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这说明,家长们十分在乎幼儿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教育。

2. 家长希望幼儿学到的内容

近半数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说明,仅有小部分的家长希望其孩子在幼儿园中最重要是要学习到课本知识,这让我们看到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点曙光。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在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对此幼儿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教育成果而要重视教育过程;不要一味的读写,而是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其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开展定期的家长交流会,对家长的思想观念进行纠正,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提倡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让家长知道盲目的早教无异于拔苗助长,片面的追求知识和早知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全面健康的发展。引导社会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到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注意收集幼儿教育的案例,向家长推荐幼儿教育的优秀书刊杂志,转变家长急功近利的幼儿教育观。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把他们当作有意识、有思想的个体来看待,坚持自然发展,让幼儿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二)加强宣传以促进科学幼教观念深入人心

引导家长、教师保持良好心态,破除“赢在起点”父母的狭隘观念和竞争意识,丰富儿童的成长成才途径,关照儿童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长远发展。强化科学幼教观在全社会的认知,注重从幼教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尊重适龄儿童个性发展,将符合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幼教方式在全社会持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深入人心。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却愈演愈烈,许多幼儿园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样不仅加重了幼儿的厌学情绪还严重泯灭了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此种现象背后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让其健康全面发展。

(三)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

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强而有力的保障。对此,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增强在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实施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并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引以为戒。让其他的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做工作,让幼儿园认识到“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让学前教育具备更加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详细说来便是,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增强检查监督力度,查处缺少登记备案的民办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有关人员调查幼儿园师资情况,提升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教师一定要持证上岗。

(四)加强幼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受教师本人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影响,但如果教师愿意细心地观察幼儿,会有助于教师重新认识幼儿。其次,沟通的能力。沟通是一种互相理解对方,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是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形成协调的默契。教师的沟通能力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促进幼儿间相互沟通三种,在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中,应尽可能多的使用非言语沟通,能拉近幼儿老师和幼儿的距离。再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的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幼儿好奇心强,好问,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少,就无法回答幼儿的问题。教师还应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这样在教育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盲目性,保证科学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另外,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结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出现了很久的教育问题,具有很复杂的表现和产生因素。在这篇文章中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突出体现,造成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仅仅是一方的责任,要想解决它不但要政府的进行主导牵头,同时还要学校、教师、家长各方进行合作与支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幼儿身心成长,尽力解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缤梅.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3(2):77-79.

[2]杨叶恒, 刘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调查与思考--以长春市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5):62-62.

[3]刘宁.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 速读旬刊, 2014(12).

[4]宿秋瑾.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4(21):129-129.

[5]陈玉莹.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13):116-116.

[6]陈亚燕.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 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4(3):183-183.

[7]张军.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困境与课程改革探究 ——以鞍山市为例[J]. 科技视界, 2016(5):43-4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