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十七中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西北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七百余年前西周时期《诗经》国风篇就已载入了西北风格诗歌最原始的雏形。与南风细腻绵柔的风格技法相比,西北民歌在表演方式和曲风上往往具备苍凉、悲壮、豪迈、慷慨等特殊韵味,这是千百年来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西北人民与天地抗争、与灾难搏斗,竭力生存的不屈壮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北民歌代表了黄河沿岸这一带人的血脉传承及生活写照,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在传统艺术与新兴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西北民歌这种古老文化的薪火相传,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本文以中小学西北民族歌曲教学为主要论点,结合一些社会调研成果,展开科学的论述。
关键词:中小学 西北民歌 教学探究
西北民歌的主要类别及概念
西北的地址位置大致划分为秦岭以北、太行以西、祁连山以东及阴山以南,但从文化习俗及曲风技法上来说,西北民歌并不是简单的以地域位置或演奏旋律界定的,而是以表演方式及一脉相承或血统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大的总章概括起来的。常见的民体乐材有:山歌、儿歌、劳动号子、风俗曲调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民熟知的:“花儿”和“信天游”。“花儿”主要是以山歌为主,在宁夏、甘肃、青海一带流传较广,它的特点是高亢昂扬、音律悠长,演唱时为了凸显感情多采用假音或真假音结合的方式。“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甘肃一带,民间又称“顺天游”,其音律起伏较大,方言性、非书面性更强,而且一句歌词往往用跌宕起伏的不同音调演唱数次,因此民间俗语中便有“信天游,不断头,断头穷人难解愁”的说法。概括地说来:西北民歌写实且写意,既反映了西北人民的生活,又表达了西北人民的情感。
西北风民歌的教学方法
时至今日,音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经久不衰的流行艺术,其中,西北风歌曲的流行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表演方式上摒弃了很多古老的演奏乐器,融入了西洋乐器,又加入了流行歌曲的元素,因此苍凉悲壮的韵味少了很多,但高亢激昂的时代风格同时增色不少,也深受老幼妇孺的喜爱。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受西北民族歌曲的历史、意义、表演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研究西北民族歌曲教学放在了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中。但与今天更受青少年更关注的流行歌曲相比较,西北民歌相对比较小众化,如何将西北民歌融入教学,让学生接受并喜爱,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障碍。良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少年的脑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疲劳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来临。反之亦然,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另类方式,也可以成为比我们日常沟通更美丽的语言,教师如果能够通过传授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必然容易接受。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同时选择了三首曲目,分别是流行歌曲《沙漠骆驼》、摇滚音乐《Let It Rock 》及西北民歌《兰花花》。教师提前备好课,在教学之前先告诉学生们《兰花花》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姬延玲(兰花花人物原型)的悲情人生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传说,学生们的心神会不走自主地被吸引并被带动起来,在学唱《兰花花》歌曲时也会主动揣摩音律的情感和歌词的意义,这种方式极大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更是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善于运用科学的介质工具辅助教学。
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是通过听来实现认知了解的过程,同时,简单的听只是感官上有所触动,要实现心灵的同步,还必须对歌词及曲调予以诠释,同时配合适当的工具介入教学,课堂质量更高。例如在《信天游》曲目上,教师特意找来一些西北人民生活、社火、祭天、劳动的图片,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们也用眼睛来直观了解信天游的历史素材。播放完成之后,教师用图片表达的信息讲述信天游的悲壮、凄凉和西北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及热爱,眼观耳听相结合,使学生们不仅是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的传授,大脑里面更是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情感情绪元素。
模拟情景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现代课堂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大合唱、节日演出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有代入感的情景模式,配以相关的道具和服饰,一是让学生们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二是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们的体验感,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为什么从前的西北人民与今天的西北人民不同,在历史进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革,他们的服饰与今天的服饰差别的原因在哪里。这些主动思考的问题,都能加深学生的代入感,提高他们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热爱课堂、热爱西北民歌也有巧妙的引导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高质量的西北民歌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是第一步,同时教师要辅以相应的情景来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并善于利用一些应景的物件予以配合,然后启发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参与感与代入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的课堂气氛。这对西北民歌的教学、调动学生认真学唱西北民歌的积极性、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以及陶冶身心是意义非凡的。
参考文献:
[1]李沛.信天游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欣赏的实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96):178.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96.168.
[2]石莹,郭鹏."西北风"歌曲创作民族化探微[J].音乐传播,2018,(1):20-24. DOI:10.3969/j.issn.2095-395X.2018.01.005.
[3]马希刚.西北民族山歌的音乐形态探究[J].音乐创作,2017,(10):124-126. DOI:10.3969/j.issn.0513-2436.2017.10.029.
[4]吴雅玲.“西北风”歌曲的历史意义[J].音乐创作,2015,(1):147-149. DOI:10.3969/j.issn.0513-2436.2015.01.031.
[5]张煜东.浅谈西北民歌音阶的形成[J].中国民族博览,2017,(6):123-124. DOI:10.3969/j.issn.1007-4198.2017.0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