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30年代,现代舞对崔承喜舞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浅谈 20-30 年代,现代舞对崔承喜舞蹈的影响

韩美玲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对于舞蹈的热爱,不顾家人和学校的反对,坚持向石井漠学习现代舞的崔承喜,较早便接受西方先进舞蹈思想教育,探索和借鉴西方舞蹈文化发展的特点,把朝鲜民族感情中固有的朴质和潜藏的奔放激情,同西方现代舞蹈中富有创造性的舞台风格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朝鲜民族舞蹈作品。她借鉴和汲取其他国家宝贵的舞蹈艺术成果, 将其付诸于本国的舞蹈艺术实践。

关键词:崔承喜 石井漠 玛丽.魏格曼 影响

一、崔承喜习舞背景

一代名家崔承喜是第一位正式学习西方现代舞,并以现代舞蹈技法创作并表演朝鲜民族风格舞蹈的人物。她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朝鲜时期主导舞坛的人物。虽然南北的分裂阻止了崔承喜在世界舞蹈史上发展的道路,但她的舞蹈却在韩国、日本、中国延续着。

1911年9月24日,崔承喜生于汉城(今韩国首尔市)一个富裕家庭,那时, 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已经一年有余了。1925年,崔承喜毕业于淑明女子学校。1926年3月,石井漠在汉城举行演出时,观看石井漠《囚人》之后,崔承喜深受感动并做出了习舞的决心。在与石井漠面谈并获得3年的学习舞蹈的机会后,崔承喜随石井漠舞团一同去了东京。到了东京之后,在石井漠举办的舞蹈学校,她系统地学习了俄罗斯芭蕾、西方现代舞。石井漠曾评价崔承喜说:“她头脑清晰,有较强的艺术感觉,而且兼备出色的体格和美貌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弟子。”在东京,崔承喜也接触到伊莎多拉.邓肯、玛丽.魏格曼的舞蹈艺术。

二、玛丽.威格曼、石井漠的舞蹈思想

石井漠作为崔承喜的舞蹈启蒙老师,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现代舞潮流的影响。从1922年到1935年,石井漠周游欧洲,据说在柏林和其他一些地方演出,对现代舞发展的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对玛丽·魏格曼的德国表现主义作品。

魏格曼认为,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的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将其传达给别人。魏格曼指出,每个人心中都有某种活跃的东西,使他能够通过身体的媒介外化那种使他内心激动的感情。我们所处的时代证明了这一确定无疑的真理。在现代舞蹈家眼里,“时代变糟了。战争改变了生活。革命和苦难要去毁灭并粉碎所有这些唯美主义的理想。各种传统、悠久历史和受人珍视的东西都被抛到了脑后……”寻去某种精神信仰的年轻人无法再依靠那些过时的灵丹妙药,因此他们摧毁一切看上去僵化、浅薄和僵死的东西,并提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自己对物质的挑战。德国的现代舞在这样的土壤中奠基。

日本通过革新歌舞伎来探索新舞蹈,但出发点还在日本舞蹈本身,所以对当时的革新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日本的现代舞可以说是以西方舞蹈为基础展开的。而以西方现代舞为基础的此新舞蹈是以1916年发表了自己舞蹈诗的石井漠为开端。

20世纪20年代是石井漠、魏格曼、格莱姆等追求新舞蹈的同时期并有共同的特点。如探索身体的运动、强调肉体的强烈感和重量感、根据表现性群舞和舞蹈的优势追求综合性艺术、表现近代人的绝望和孤独等。

石井漠说:“我们的舞蹈艺术要成为根据身体运动的诗。”他意识到日本的传统舞蹈是依存歌词的舞蹈,为了否认这一点而使用了“舞蹈诗”这个词。因此,他全力以赴地用超越身体语言的动作来表现日常生活。这种想法源于芭蕾舞演员所说的“诗是使用最严谨的语言艺术”。石井漠的舞蹈在欧洲得到过认可,因为他的舞蹈是东方和西方结合的具有独创性的舞蹈。

三、现代舞对崔承喜舞蹈的影响

20世纪初,韩半岛的艺术文化与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在各个领域都有明显的变化。接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一些知识分子主张以文化启蒙大众,唤起人们的爱国、爱民族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文学艺术、宗教、教育以及思想领域均出现了新文化的苗头,而这样的文化生态为“新舞蹈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崔承喜作为新舞蹈的开拓者,1929年从石井漠舞蹈团独立岀来回到朝鲜后,在汉城成立了崔承喜舞蹈研究所,并培养学生,同时进行创作活动。这使她的艺术观逐渐形成,同时产生了自律性的舞蹈思想。

1934年9月20日,在石井漠的帮助下,崔承喜在日本举行了第一次新作品发表会,此次发表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主要作品有《剑舞》、《僧舞》、《丰收舞》、《灵山舞》等。从当时的评论及崔承喜本人的言谈中可以发现,其创作观念有了新的变化,而且非常明确,她的其节目单上写到:“为了使朝鲜的传统舞蹈走向现代化而创作。”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舞蹈艺术立足点已定位在本民族舞蹈文化上。但她要做的并非传统舞蹈的传递,而是使传统舞蹈成为现代艺术,这一思想贯穿于她的舞蹈活动中,并因这一思想在此次新作品发表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得到了报界的极高评价。

把西方的结合到本民族的这一明确而又深刻的思想,在崔承喜的创作教学体系的建立上大显身手。对她创作的作品从手段和手法上可分为:朝鲜民族舞蹈、现代舞、日本舞、印度舞、中国舞。她在训练体系方面的主要建树是朝鲜族舞蹈训练体系“立舞”。此训练体系的经验于成果,给予中国舞蹈工作者一定的启发:“崔承喜来我国表演时,我们见到一套朝鲜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她是以自己民族传统的舞蹈动作,以及根据朝鲜人民的生活动作,吸取了西洋的科学方法建立起来的。这套基本训练完全是朝鲜民族风格的,崔承喜的这套创立自己民族舞的基本训练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也正需要建立自己民族舞蹈的基本训练体系。”

结论

崔承喜利用自身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创及舞蹈理论优势,对朝鲜民族舞蹈进行现代意义的艺术实践,并通过与世界各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将极具浓郁东方舞蹈情感的朝鲜舞蹈,作为与西方先进的舞蹈体系的切入点,以表达朝鲜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再生的生命活力。崔承喜在舞蹈创作中既包含西方舞蹈思维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又融入了朝鲜民族舞蹈的传统与民族个性,使朝鲜民族舞蹈成为屹立在世界舞台上的高水平艺术形式之一。同许多新舞蹈家一样, 崔承喜没有把自己的舞蹈封闭在狭隘的民族圈子里,而把它作为开放的系统,汇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优秀、精湛的手法和技艺,并以本民族舞蹈文化中所凝聚的精华为核心,使其在自身舞蹈中融合, 建立了真正艺术的、有朝鲜民族特色的、能为世界人民所认同、与时代同呼吸、赋有现代生命的新舞蹈艺术, 确立了她在朝鲜新舞蹈艺术史上乃至世界上的显赫地位。



参考文献:

[1]우리무용100년.김경애.김채현.이종호.2001.11.15

[2]최승희 생명의 춤 사랑의 춤.강이향 엮음.김채현 해제.1993.2.25

[3]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3

[4]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青戈.体现的身体—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0

[6]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7]李爱顺.20世纪 初 崔承喜무용의 受容과 变形양상 再考.2010.6

[8]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背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0

[9]崔承喜和她的时代-(译)刘晓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