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氛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氛围

李玉聪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362300

[内容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是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4个特征,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发展的必修课。要让课堂告别沉闷,摆脱说教,就必须使课堂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本文就从教学设计中的新课导入、教学情景的设计和设置问题如何生活化,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来说说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融入生活。

[关键词]生活 兴趣 激发 认知 成本

思想政治课要生动、形象就必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那什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该科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宗旨。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可以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的思想观点、政治意义、现实价值,体会到思想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魅力和作用。因此课堂的几个重要环节如何关系着整堂课的生命与活力。

一、新课导入应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在进行《学习伴成长》的那堂课上,我特地找来《读书郎》这首儿歌的磁带,用播放歌曲作为新课导入。但我一时找不到什么可放磁带的轻便可行的机器,就找到我以前学英语时的复读机,一播,声音还可以,不会太小,要携带又很轻便,不会象录音机那样笨重。于是,我就决定让它去服务这堂课堂。其实,创设教学情景可根据具体经济情况来决定形式,高成本投入不一定能出高效,而低成本的投入有时也可能“出奇”。一上课学生们看着我带个复读机就纳闷,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随这音乐响起,学生们才恍然大悟。接着他们都聚精会神,洗耳恭听,有的学生甚至就跟着唱起来“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郎里个郎里,郎里个郎里。”,歌声充满整个教室,顿时课堂活跃起来了。歌曲播完后,我从提供给学生的歌词、材料中提问以引入课题。我问:“小儿郎背着书包,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去干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去读书,去上学”我接着问:“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做官和面子狂吗?”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理解,用歌词答到:“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狂,只为读书求学问,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然后,我补充说:“读书学习还有很多意义和作用,是那些呢?为什么要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样我就很顺利地引入新课,学生们意犹未尽,带着欢欣随我进入新课。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样的导入较有新意。但新课的导入不能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求热闹,必须与接下去要讲的内容能顺接。不能让学生闹哄哄一场却一无所获,不知其所以然。

二、创设情景应生活化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不能把政治课当做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上,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主体,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所以创设教学情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在教《青春的邀约》这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我就让几个学生来表演“探究园”中“心灵体验”里的情景。这是几种青春期的正常现象:1、长大了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和烦恼2、建议被老师采纳后的心情3、为何会有与父母吵架的现象4、为何有时会有莫名的烦躁5、有了心事不与父母谈,宁愿跟好朋友倾诉、、、、、、。其实这些现象,班上学生许多都有经历过。因此,让他们从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联系家庭、学校、社会,让他们来表演,感受、体会一下,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是最好不过了。这几个同学表演后,我让全班学生自由讨论,让他们根据书上这些现象,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说心里话倾诉倾诉,交流一下经验。当时,我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说他(她)也有这几中现象其中的一些,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别的同学还会帮他(她)出谋划策。最后,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们都认识到: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也意识到要在悦纳自己的同时,找到解决矛盾最恰当的方式,才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所以生活化创设教学情景就能达到教学任务和目的,学生就能在真实、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使课堂少了说教,多了真实。

三、设置问题应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的设疑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良好途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创设疑问也很关键。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政治知识来源与生活,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课本为基础,把生活中的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熟悉的、新奇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关注生活,探讨生活,感悟生活。

在教《爱在家人简》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母亲节,你会送什么礼物给你的母亲?”

这问题一出,立刻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以前怎么过母亲节,怎么送礼物,说得不可开交。答案很多:有的说考上好的成绩给母亲看让他高兴;有的说送上鲜花如康乃馨等;有的说帮妈妈做家务如洗碗、扫地等;有的说陪妈妈去餐馆庆祝一下;有的说陪妈妈去公园等地玩一下、、、、、、。这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学生们关注的事。学生们只有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问题入手,联系身边平凡的生活,才能找到思想政治课的真谛、意义和作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隐藏的思想政治道理和内涵,将社会生活的素材带到课堂上,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索和学习,让学生理解书中的观点、概念。明白知识本源于生活,政治更是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与知识观点碰撞的闪光点,提炼知识问题与生活实力的加工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致。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2008年第10期

  2.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2009年第10期

  3.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政治课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