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3

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浅析

黄颖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830

摘要:勤工助学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获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内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年来,图书馆已成为高校勤工俭学的主要场所。其中,由于流动部门的业务性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大多设置在这里。优化流通部门勤工助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

针对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勤工俭学管理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规章制度不完善、岗位培训不到位、岗位职责不明确、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提出从思想上重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培训模式、细化岗位分配、实施人性化管理等策略,以提高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一、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不重视。目前,流通部对勤工助学工作认识并不全面,没有充分意识到勤工助学工作对图书馆工作的意义,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勤工助学对学生的意义。流通部普遍认为,勤工助学仅是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的一项措施,勤工助学学生属于临时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

2.勤工助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大多数流通部使用馆内制定的勤工助学管理规章制度,并没有根据本部门特点制定专门的管理规章制度。还有不少流通部根本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仅凭个人经验随意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使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容易钻空子,增大管理难度。

3.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不到位。首先,流通部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较多,且流动性大,而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精力和时间有限。因此,对学生的培训往往仅是口头上的简单讲解。其次,勤工助学学生缺乏图书馆方面的理论知识,其学习时间少,而图书馆流通部认为培训工作耗时长、费用高,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培训。虽然有部分图书馆对其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内容不全面,较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不到位,直接影响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勤工助学岗位职责不明确。流通部的管理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每天接待的读者数量较多。勤工助学学生主要协助流通部工作人员,使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涉及的工作内容也较多。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勤工助学学生分配任务时,没有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职责,极易造成个别学生趁机浑水摸鱼,偷偷躲在书库休息、看书、玩手机等。管理不到位,导致工作很被动,工作效率和质量低。

5.对勤工助学学生不够关心。流通部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较多,一旦出现迟到早退、纪律散漫、工作不认真等情况,工作人员就对其严加批评,缺少足够的耐心去了解背后的原因。由于对学生生活、学习、工作遇到的困难不了解,未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流通部缺少归属感。勤工助学的学生仅把流通部当作赚取生活费的场所,主人翁意识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帮助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的管理模式

勤工助学在管理中确实存在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学校的管理部门不能仅限于学习有关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做好勤工助学工作的相关文件,更要把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做到细处,解决实际问题。

1加强勤工助学的岗前培训.要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学生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其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①图书馆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会他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工作责任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身份,无论是长期或短期工作,都要以行业标准要求自己。②图书馆职业技能的培训。它包括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基本知识、图书馆流通部门主要工作环节和内容、图书馆规章制度及基本程序、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勤工助学学生具体的业务培训上,图书馆目前还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快速地将相关业务与实践相结合,规范工作要求。

2.细化各项管理制度。由于勤工助学的学生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制定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①要建立勤工助学的学生档案,对每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和候补人员的详细资料如学生专业、班级、资助情况、获奖情况、应聘意向等进行登记。这样不但对每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做到了有档可查,而且有了后备队伍,一旦有需要,随时顶替空缺。②对工作时间与工作任务制作合理的安排表。从工作时间,任务及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可以使勤工助学的学生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在时间安排上,尽量考虑学生的课程安排。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勤工助学的学生,统一招纳及每班次的工作安排。③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实行工作签到制度和请假制度。能准时上下班,并且禁止在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情。④制作工作情况考量表,记录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量和表现情况,为月底的薪酬发放和期末的奖励提供依据。

3.扩展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范围。相对于常年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学生工思想活跃,勇于革新,富有创造性,在图书馆工作中也可以发挥他们敢想敢做的特点。图书馆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专业和特长,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机会。例如,在学期的伊始,可以鼓励他们制作图书馆的海报、简报,撰写新书的导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写些专业书籍的书评,给低年级的同学推荐图书;帮助专业课老师做些专业图书的统计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给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反馈信息等等。勤工助学学生只有在参与图书馆工作时发挥其特长,才能既培养其工作能力,又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促进图书馆工作。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奖惩机制的基础和前提。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认真地履行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给读者提供服务。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核:①目前,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学生采取时薪制,但是岗位和上岗时间的不同导致了工作量的差异,如果一味的实行时薪制会打击学生们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会形成吃“大锅饭”的局面。所以应该将工作量作为衡量勤工助学学生薪酬的标准之一。②图书馆作为服务窗口,热情的服务态度也是考量学生工工作表现的标准之一。图书馆可以在学期末给工作积极、服务热情学生工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以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③勤工助学是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将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奖励情况提供给学工委,并将其存入学生档案,为他们将来的个人简历提供一个重要的凭证。

三、优化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个学校不断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藏书越来越多,接待的读者越来越多,但工作人员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导致流通部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将有助于缓解流通部的工作压力。勤工助学学生协助流通部工作人员完成大量简单的基础性、辅助性、重复性工作,极大减轻流通部工作人员的压力 。可以说,勤工助学学生已成为流通部日常工作的有利帮手,是保障图书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流通部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尽量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其次,流通部应该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研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比如,如何更加合理地设立岗位,如何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加强与读者间的沟通,及发掘勤工助学的其他功用,等等。

2.建立健全适合流通部勤工助学工作要求的各项管理制度。流通部勤工助学学生较多,流动性较大,同时涉及的工作内容也较多。因此,流通部应在馆内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健全勤工助学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更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细致规范、切实可行、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保障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促进流通部勤工助学队伍茁壮成长。勤工助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应该包括岗位职责、考勤纪律、值班纪律、奖惩细则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把勤工助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打印出来或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一位勤工助学学生,使其对勤工助学工作有基本了解,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完善勤工助学岗位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为提高流通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能力,应完善勤工助学岗位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上,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培训模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同时进行:( 1)请专业馆员给勤工助学学生上课,学习中图法、文献检索技巧等图书馆专业知识;( 2)由业务较熟练的“老”勤工助学学生带领新的勤工助学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各项业务知识;( 3)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对业务不熟悉、思想落后的学生再次进行培训。

4.细分勤工助学岗位,明确个人岗位职责。流通部勤工助学工作内容较多,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内容。( 1)还书上架:将读者归还的图书及时放回书架原处,无积压图书。 ( 2)整架:保持书架上的图书整齐;检查图书摆放顺序,查找错架的图书并将其重新归放;检查图书破损情况, 修补破损严重的图书。 ( 3)新书入库:清点编好新书数目, 并将其分类放到书架上。 ( 4)巡库:维持书库正常秩序,监督读者使用代书板,劝阻读者大声喧哗、图书乱放、抽烟等不良现象;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书库的防盗及安全工作,如风扇是否关闭,有无火源,天花板是否松动等,下班前关好门窗电闸并保证所有读者离馆。 (5)回答读者咨询:解答读者的简单问题,指引和帮助读者查找需要的图书等。管理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公平、细致地安排工作,把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每一个勤工助学学生身上,尽量避免交叉重复。

5.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建立勤工助学学生档案库,为每一位勤工助学学生建立一份档案。档案要记录学生的基本资料,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例如,思想情况、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等。通过建立档案,使管理人员能更加客观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勤工助学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引导。同时,这些档案也可以作为对每位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的依据。在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多注意学生的表现,多与勤工助学学生沟通和交流。比如,图书馆自习室座位一般都比较紧张,流通部可以为勤工助学学生留出一定数量的座位让其使用。学生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批准其休息一段时间。对勤工助学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每次借阅图书的总量和延长还书期限,适当免除超期罚款。当发现勤工助学学生工作表现较差时,应先找其了解情况,提醒其注意改正。情况较严重的,先进行口头警告,对屡教不改者,交与上级处理或辞退。

总之,勤工助学学生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高校图书馆事业中来,一定会出现许多现实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完善勤工助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必定会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优势,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动图书馆的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关于图书馆流通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浅析.2019.

[2]王少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