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顾冬林

江苏省苏州市 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18)、无贫血组(n=18)、轻度贫血(n=23)、中度贫血(n=21)、重度贫血(n=20),检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结果:对照组、无出血组、无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凝血因子XI、XII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出血程度的加重,各组凝血因子XI、XII活性呈减弱的趋势;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因子II、V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因子VII、X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并且随着出血程度的加重,以上凝血因子水平减弱趋势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各组凝血因子VIII、IX的活性升高,并随出血程度的加重活性增强。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凝血因子VIII、IX活性升高,其在维持机体凝血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出血诊断标准;入组前接受对症治疗者;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合并慢性肝病、严重营养不良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近期接受外科治疗者。2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男83例,女17例。根据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18)、无贫血组(n=18)、轻度贫血(n=23)、中度贫血(n=21)、重度贫血(n=20)。以2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无出血组年龄18~75(58.37±7.49)岁,男14例,女3例。无贫血组年龄20~76(59.26±7.52)岁,男15例,女3例。轻度贫血组年龄19~66(58.45±7.52)岁,男20例,女3例。中度贫血组年龄22~74(57.13±7.30)岁,男17例,女4例。重度贫血组年龄18~80(58.03±7.63)岁,男16例,女4例。对照组年龄23~75(57.20±7.38)岁,男20例,女5例。各组年龄(t=0.241,P=0.943)、性别(χ2=0.560,P=0.99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监测血浆凝血因子II、V、VII、VII、IX、X、XI、XII活性水平(SpectraMaxM2e全自动酶标仪监测;美国MolecularDevices公司)。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技术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无出血组、无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凝血因子XI、XII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出血程度的加重,各组凝血因子XI、XII活性呈减弱的趋势;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因子II、V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因子VII、X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并且随着出血程度的加重,以上凝血因子水平减弱趋势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各组凝血因子VIII、IX的活性升高,并随出血程度的加重活性增强。

3讨论

吐血和黑便的总量常被用来评价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但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判断胃肠道的堆积情况。因此,本研究采用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来评价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病情。

结果表明: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随出血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凝血因子Ⅷ、IX活性随出血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混凝过程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混凝过程,两者都需要激活凝血因子X产生混凝级联反应。凝血因子X被激活的凝血因子VIII和IX激活。因此,推测凝血因子VIII和IX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被激活,因为它们的活性增强,对维持机体正常凝血功能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机体迅速止血。目前,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下降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尚无法确定是由于机体消化能力下降还是出血时血液循环中抑制凝血因子的物质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尚不清楚溃疡性出血患者凝血因子VIII和IX活性升高是由于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还是血液循环抑制因子降低所致。临床上用于止血的血凝酶制剂种类繁多。常见的作用机制是在钙离子存在下,能激活凝血因子V、VII、VIII,增强X的活性。血凝酶制剂具有凝血、止血作用,能有效减少出血时间和出血总量,但长期应用血凝酶可延长凝血时间。在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治疗中,血凝酶的使用应合理,时间短。

结论

血凝素制剂可能具有“低促高,高促强”的作用,具有促凝血、止血的作用,从而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然而,长期使用血凝酶可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这可能与凝血因子的过量消耗有关。因此,在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期,应使用短期、合理剂量的血凝酶。

参考文献:

[1]张明,徐美东,陈巍峰.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9,17(5):679-680.

[2]李雷,史佳.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消化道溃疡伴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3(3):410-412.

[3]郝俊生.内镜下电凝与钛夹联合注射血凝酶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024(004):25-26.

[4]肖晓惠,苏林兴,黄飞莺.无痛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大剂量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27(02):34-38.

[5]袁洪凤,周俊.无痛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r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8,008(01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