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伤性肝损伤的治疗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1


浅谈外伤性肝损伤的治疗举措

秦年健

荥经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200

肝脏是负责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若肝脏受损,将对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那么这肝损伤到底是什么呢? 肝损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肝损伤该如何予以治疗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什么是肝损伤

肝脏是腹腔中比较大的器官,其是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肝脏受到下胸壁和膈肌的保护。因肝脏较大且质地柔软,一旦受到暴力后,较容易发生伤害,则会导致腹腔内发生出血的情况,以及出现胆汁渗漏,从而引起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发生。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务必采取有效的诊治。

二、肝损伤的病因

在临床上,可按照肝脏损伤的因素将其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类型。前者通常包括刀刺伤和火器伤。刀伤一般较轻,死亡较低。火器伤害则是因火药发射的弹丸造成的开放性伤害。其多在战争中发生。同时可将开放性损伤细分为盲管性损伤以及穿透性损伤。闭合性腹部损伤多为钝器伤,其是由于撞击和挤压导致而成。多见于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高处坠落以及暴力事件等。因腹部闭合性损伤通常会伴随肝损伤以外的其他器官损伤,并且腹部表面没有损伤迹象,因此诊断相对困难,并且延误了治疗。经上述可见,钝性伤的危险要高于开放性伤。

三、肝损伤的症状

肝外伤患者通常都有胸和腹部有外伤史,以及口渴,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通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以及腹膜炎。少数患者的肝外伤,会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以及腹胀。因患者肝部损伤原因不一,其肝外伤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肝实质中的包膜下血肿或小血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区的钝痛,在通过相关检查后,能够得知其肝脏长大,且在其上腹有肿块产生,若肿块与胆道相连,则会导致胆道出血,并导致上消化道长时间发生重复性出血,以至于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若内部出血不断加重,则包膜太紧,其能够受到外力的影响产生破裂,从而引起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当对包膜下血肿患者采取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观察有无出血延迟的可能性。如果血肿出现感染的情况,则会发生肝脓肿的迹象,同时还并发寒颤、高烧以及肝痛等症状。在浅表性肝撕裂伤中,其出血以及胆汁外渗相对较少,其出血可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患者一般出现右上腹疼痛,其休克以及腹膜炎较少发生。开放性肝损伤具有广泛的肝组织破碎。一般情况下,其涉及到较大的血管和胆管。在临床上腹腔内出血和胆汁外溢是也是多有出现的。肝外伤患者在临床上都出现急性休克以及腹膜刺激症状。其体现为腹痛、脸色苍白、脉细、血压降低以及尿量少等。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腹部压痛,以及腹肌紧张。伴随出血的持续加大,则症状持续加重。当发生重度肝脏碎裂与肝门大血管破裂合并时,其出血发生后,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大血管损伤能够致使发生严重的活动性失血,同时可致使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据相关报道得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因上述情况发生死亡。

四、肝损伤的治疗

1.急救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足够的氧气。 快速建立两个或多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输液、输血畅通,并防止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不充分。 当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在明确诊断后进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重度休克可进行主动手术,同时使用输血和补液来扩大容量。

2.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一下几点,Ⅰ、Ⅱ或Ⅲ级血肿、无活动性出血,血肿未逐渐扩大。若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比较稳定,同时其出血量不能超出600毫升。患者要满足腹膜炎较轻,且其意识清晰,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检查,没有腹内其它脏器损失。在患者采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血红蛋白和腹围的状态下,可不采取手术治疗。因此医生往往需要患者进行卧床休息,且休息的时间要长达14天。同时还需要给予镇静止痛、输血以及抗感染和止血治疗。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必要时将止血药与促凝剂、抗纤溶药和小血管收缩药结合使用。胃肠减压对腹胀患者予以施行,以对其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的效果,并使腹腔内血液易于吸收。某些患者需进行选择性肝血管造影,在发现出血灶后进行栓塞术。

3.手术治疗

肝外伤患者在发生出腹腔内出血、腹膜炎以及腹部内脏器官合并损伤的症状时,需要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剖腹探查手术。该手术的基本准则为:止血、 结扎胆管、清除坏死的肝组织、引流以及合并伤害的治疗。

至此,相信大家已经对外伤性肝损伤的治疗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大家应该对肝脏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肝脏等器官,平时多注意个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