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菌条件下香石竹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有菌条件下香石竹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张怡 杨静 周秀秀

四川 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本试验在有菌条件下对香石竹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采用MS+6-BA(0.5mg/L)+IAA(0.1mg/L)+琼脂5g/L+蔗糖30g/L的培养基对香石竹进行有菌条件的初代培养,MS培养基对香石竹进行继代培养。试验中表明在有菌条件下是能够实现香石竹组培的。

关键词:有菌条件;香石竹;组培

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些传统花卉的需求量在逐年的加大,其中香石竹为多年生的草本花卉植物,其用途之广泛,可以在公路的两侧,起伏的山丘和不易修剪灌溉的坡道和河道栽种[1];当然,在绿化平地中也是作为优先选择的花卉栽种之一。

香石竹有着节水、耐寒、抗寒以及花期长和绿期长的栽种优点。然而,现在香石竹是繁育方式有扦插培养和无菌组织培养。但是,香石竹使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存在生根速度慢,容易发生扦插苗枯死的现象[1];而使用组培对香石竹进行培育,不但可以使其原来的优良性状得以保留,还能方便管理[2]。更可贵的是繁殖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在有菌的条件下进行[3],使得其操作更加的简单,成本更加的低廉,因此研究香石竹在有菌条件下的繁育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并且在对于香石竹的其他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生长健壮的当年无病虫害的优良香石竹茎段,将其带入试验室;使用手术剪刀将叶片剪掉,然后将香石竹剪成3~5cm的小段,在每一段的上保留一个侧芽,放在锥形瓶中加入洗衣粉洗涤,用自来水冲洗30min左右,将外植体茎段上的泡沫冲洗干净,放置一旁备用。

1.2试验方法

1.2.1培养瓶的灭菌

首先将培养瓶和盖子使用洗衣粉浸泡20min,然后在自来水下将泡沫完全冲洗干净,再根据培养瓶的大小放入适量的容器中浸泡消毒,在浸泡液中加入S105消毒粉,用量按照每升自来水中加入1g的S105消毒粉,浸泡消毒时间为40min。注意消毒水完全把培养瓶浸没以及浸泡消毒的时间,浸泡时间过长,会致使培养瓶着色。将消毒好的培养瓶和瓶盖倒扣在消毒后的干净桌面上滤干水分备用。

1.2.2培养基的制备

本试验所使用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IAA(0.1mg/L)+琼脂5g/L+蔗糖30g/L;以一升为例,以下为所制备的步骤:

先将600ml的自来水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30g的蔗糖和5g的琼脂粉,在电磁炉上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地使用玻璃棒搅拌,防止锅底烧焦。当蔗糖和琼脂完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以及有机成分,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激素IAA和6-BA。然后定容至1000mL,并用NaOH溶液和HCl溶液将pH调节到5.8左右,最后将0.3ml的S106杀菌剂加入培养基中,继续煮沸2min后,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在已经准备好培养瓶中,快速地把瓶盖盖在培养瓶上,把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放置在已消好毒的干净桌面上,等冷却凝固后等待接种。

本试验所使用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制备的方式与初代培养基相同。

1.2.3外植体的消毒

将用洗衣粉冲洗干净后的香石竹的茎段,放入一个干净的锥形瓶中,倒入70%的酒精浸泡8~10s后倒出,再使用灭菌水冲洗香石竹茎段3~4次。倒出并滤干瓶中灭菌水,然后倒入10%的NaClO溶液振荡10~12min后用灭菌水冲洗4~5次,每次振荡冲洗的时间约为3min。在倒入的NaClO溶液时,可以滴加两滴吐温。

在处理好的香石竹茎段中加入配制好的S106消毒液(100ml的灭菌水中加入0.5ml的S106消毒剂),其体积为香石竹茎段体积的5~6倍。消毒时间为1.5h,在消毒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振荡锥形瓶,以保证外植体消毒的彻底。

1.2.4接种

使用70%的酒精将工作台反复的擦洗4~5次,将经过高温消毒的剪刀和镊子浸泡在70%的酒精中,把准备好的装培养基的瓶子用酒精将表面用酒精擦拭2遍。用镊子夹起浸泡在S106中的香石竹茎段,甩干其表面的水分,用剪刀把浸泡发白的外植体两端和断面剪掉,打开培养瓶,将瓶盖倒扣在工作台上,将培养瓶倾斜45°,用镊子夹起一段香石竹茎段,放入培养瓶内,插入培养基中,快速地把瓶盖盖上,并用马克笔在瓶身上写上试验日期和试验编号。注意在接种的过程中要每隔3分钟向空气中喷洒一次70%的酒精,减少空气污染。最后把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1.3培养条件

将接种好的瓶苗放置在白天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长为10h;晚上的温度为18℃,光照强度为0lx,光照时长为14h;瓶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00%的条件下培养。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外植体接种完成后7d之后,开始观察测定瓶苗的污染率、愈伤组织的形成和侧芽丛生等测定指标与性状,在每隔一周记录一次观察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污染率

经过观察发现培养基的污染率比较高,在外植体接种后一周以后,出现3瓶污染,接种2周后出现8瓶左右的污染,污染率达到50~60%左右。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未出现培养基的污染,污染的部分均是靠近外植体的部分或者有些是外植体本身;这说明外植体的消毒进行的不彻底和接种过程中空气中出现杂菌孢子感染。

2.2愈伤组织的形成

在接种完成7d后,90%的外植体出现愈伤组织;试验进行2周后,可以看到愈伤组织逐渐的变大,其中有部分开始进行分化;试验3周后,愈伤组织处出现白点,疑似根的生成。

2.3侧芽发生

试验一周后,未被污染的培养瓶中的外植体85%的香石竹茎段出现侧芽和丛生芽,并且开始分化,而侧芽和丛生芽生长快速。

2.4 继代培养

选取试验中愈伤组织较好和侧芽生长良好的组培苗进行继代培养,继代的过程中所使用是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将接种好的继代苗的瓶苗放置在白天的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500lx,光照时长为10h;晚上的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0lx,光照时长为14h;瓶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00%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3结论与结语

目前,香石竹的快速繁殖的方式大多数采用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植物组培,但是其操作的条件较为苛刻,有些地方不能完成;因此,如果能够将操作的条件放置在有菌的条件下进行,会使得操作更加的便捷,所产生的利益更加的巨大。

本试验探索在有菌条件的香石竹的组培,得到以下是两条结论:

初代培养:采用MS+6-BA(0.5mg/L)+IAA(0.1mg/L)+琼脂5g/L+蔗糖30g/L的培养基在有菌条件来培养香石竹。

继代培养:采用MS基本培养基对香石竹进行继代培养。

参考文献

[1]樊金萍,柴志坚,初雪清,龚束芳.尖叶香石竹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39-42.

[2]陈亮,刘磊.香石竹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118.

[3]刘子文,张明华,吴有光,刘唤英.有菌条件下月季组织培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8):216-221.

作者简介张怡(1982-)女,汉族市政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苗木繁育;杨静(1981-)女,汉族园林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组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