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效果

王秀丽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医院 261061


摘要:目的:根据工作实际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采取控制感染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二次感染,发生率为3.33%(1/30),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了二次感染,发生率为16.6%(1/6),观察组患者二次感染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10.3±2.6)d与对照组(19.1±3.4)d相比显著较少,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二次感染率,还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护理;感染效果

引言

在大内科临床护理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是重要的护理对象,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频次较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发生在鼻腔和喉部之间的感染性疾病[1]。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近85%的患者是由病毒引起。目前在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住院治疗。但在实际的住院治疗过程中,这类患者又容易发生二次感染,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文章选择了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比较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从而对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支持: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每组患者为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10—55岁,平均年龄为(32.5±1.6)岁。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9—54岁,平均年龄为(31.5±2.1)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按照一般的护理流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事项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对照组作为对比参考的重要对象采用控制感染护理的方法,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

  1. 病情监测。这需要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测各项包括呼吸频率、体温、心率血液等,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发生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白细胞水平上升等现象,就要警惕患者可能出现的二次感染,并把患者身体机能的各项变化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根据医师的安排及时开展抗感染治疗。

  2. 隔离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护理,也就是患者必须入住单独病房,要叮嘱患者要及时穿好患者服,佩戴好口罩,针对患者穿过的衣物和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要对患者的活动范围予以限制。医院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要设置专门的患者通道,针对家属的探视也要严格限制其次数及时间。

  3. 消毒护理。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要保障病房内的相对环境条件,要确保病房内及时通风换气,且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要控制在30%左右。要注重病房内的消毒查杀,并且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消毒规定对病房消毒。同时要注意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罩及病服,敦促患者保持个人卫生。

1.3观察指标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1.4住院时间分析: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SPSS22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t值检验,计数资料卡下方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

  1. 结果分析

经过护理对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二次感染发生率为3.33%(1/30)远远低于对照组16.6%(1/6)的二次感染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也要远远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天数(10.3±2.6)d与对照组(19.1±3.4)d相比显著较少,且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x±s

组别

患者人数

院内二次感染[n(%)]

住院天数(d

观察组

30

1(3.33)

10.3±2.6

对照组

30

5(16.6)

19.1±3.4

x²/t值

-

9.0098

11.4603

P值

-

0.002

0.000


3、讨论

临床上所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四肢无力、头晕目眩、身体酸痛、干呕、咳嗽等症状,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等引发的上呼吸道炎症,患者一旦发病会伴随上述发热、乏力、头晕、咳嗽等症状,因而会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住院治疗,通过对症施药、科学护理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病症,减轻疾病带来的痛楚,对各类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促进患者快速痊愈。但在住院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住院患者人数较多,且病房环境复杂,住院患者二次感染几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能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需要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方法,通过消毒护理、病情监测、隔离护理等措施,避免患者住院过程二次感染[2]。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病症情况,避免二次感染,且缩短住院天数,快速促进患者痊愈。在研究过程中,经过有效临床护理,观察组二次感染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1/6)的二次感染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观察天数为(10.3±2.6)d远远低于对照组(19.1±3.4)d住院时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3]研究结果接近,这表明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住院期间采用应用控制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期间的二次感染,并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由此可以看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应用控制感染护理对改善患者病症、降低二次感染、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论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实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大大降低二次感染率,能明显改善病症,减少住院时长,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的效果研究[J]. 王新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9)

[2]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 於娟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24)

[3]探讨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J]. 路汉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