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现实、未来三维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3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现实、未来三维度研究

刘慧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西安, 710086)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本土,适合自身发展、又根据时代要求能不断与时俱进;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取得实效;这一制度守正创新,引领潮流,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增强制度认同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现实与未来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备、内涵越来越丰富,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和更好地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就对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提出了根本的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扎根本土,立足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讲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中国制度吸收了我国传统社会中形成的丰富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如: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凝练出的大同思想,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中凝练出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从“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中凝练出的共富理念,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凝练出的改革精神,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凝练出的外交理念,从“以和为贵、好战必亡”中凝练出的和平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当代中国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2]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并随着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投入到伟大的社会革命中,进行实践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又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出一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带领人民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至此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继续摸索经验,探索做法,并及时总结一些成熟的做法和有效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将这些经验和做法制度化,并进一步揭示其中蕴含的规律,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实---凝心聚力,创造奇迹

近年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之治”背后是制度优势的体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聚磅礴伟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正是由于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心、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故而能够汇聚近14亿人民的磅礴伟力,调动和激发最广大人民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国奇迹

今天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中国之治”举世公认。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起步,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凝练概况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从经济总量仅有600多亿元,到2019年底接近100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另一个奇迹也震惊世界。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是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2012年下降43.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到95.55%。“平安中国”已经成为一张暖心的国家名片,不少外国政要和境内外专家认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两大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未来----守正创新,引领潮流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5]“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时俱进中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巩固好、发挥好,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立党立国的一条基本原则,要始终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归根到底,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故步自封。”[7]在坚定制度自信中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完善定型中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制度不仅使中国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汲取有益成果。

中国运用自身开创的特色制度,实现了自身的持续发展,这一制度在中国的成功,为人类通往现代化提出了崭新的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实践,引领了世界未来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代表着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逐步形成的。这一制度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本指导,结合本土特色,立足实践,在实际治理中能聚集磅礴伟力,能创造发展奇迹,这一制度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定型,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多种选择。始终加强对这一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不断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和特色优势,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1.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01(01).

[3]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4]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01).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48.

[7]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