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地震观测站的发展和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3
/ 2

兴安盟地震观测站的发展和现状

杨志霞 1 董淼 2

兴安盟地震局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兴安盟地震台站的发展和观测历史,总结台站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工作,简要论述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观测站;专业人员;仪器设备;观测环境

1 兴安盟地震观测站概况

兴安盟地震工作起步于1975年,经过45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地震监测网络,为监测预报分析提供了大量连续、准确、可靠的地震前兆数据,目前观测、采集的数据主要是气压、水位、水温(来自乌兰浩特市乌北1井和突泉县红卫井),以及阿尔山的水氡(取自阿尔山温泉的34号泉的水样)。

1.1 地理条件: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介于东经119°28′~123°38′,北纬44°14′~47°39′之间。南北长376公里,东西宽317.6公里,总土地面积59806平方公里。东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相邻,南与通辽市、西与锡林郭勒盟、北与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22公里。

1.2 发展历史:1976年唐山地震后,地震办公室从科技局分出,正式成立科尔沁右翼前旗地震办公室,1980年兴安盟复建后变为兴安盟地震局,1982年1月,兴安盟地震局改名为兴安盟地震办公室(科级),1984年3月成立了兴安盟地震观测站,同时成立的还有突泉地震观测站和扎赉特旗地震观测站。

1996年全盟机构改革,将兴安盟地震观测站确定为独立事业单位,为地方台站,隶属于兴安盟地震局,由监测预报科承担地震监测的日常管理。

1.3 地震监测简史:

兴安盟地震观测站观测手段、观测时间及仪器设备一览表如下:

项目

观测井

观测仪器

观测时间

水位气压水温

乌北1井

红旗-1型

水位仪

1984年11月至

2011年5月

ZKGD—3000地下流体观测仪

2011年6月至

2017年10月

人工手测

2017年10月至今

水氡

兴安盟人民医院备战井

FD-105K

测氡仪

1984年3月至

1985年4月

罕山公园备战井

1985年4月至

2002年10月

注:2006年5月,根据当地政府统一建设规划,罕山公园备战井拆除,水氡观测停止;2017年10月,乌北1井ZKGD—3000地下流体观测仪中断,之后断断续续恢复水位数值,因为与校测偏差太大,改用人工手测数据。

2 观测台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兴安盟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在当地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地震工作方针,努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条例的宣传,加强校园科普知识宣传,使地方地震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地方政府用于地震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地震系统的改革,台站的工作不断凸显出一些问题,努力克服困难,提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和前兆数据质量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

2.1台站人员配备

兴安盟地震观测站现在编在岗三人,一名副站长,两名观测员,主要工作包括:下载、接收全盟地震前兆数据,上传会商报告,负责全盟台站异常核实排查,维护设备仪器等业务工作。

(1)缺乏专业的台站人员

地震台站的工作单调、重复性强,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需要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风雨无阻的观测、采集、上传数据,这就需要观测人员有很强的责任感,台站的工作人员少,同时兼职局机关其他重要工作,观测业务慢慢转为“兼职”,在这种条件下,学习业务的时间紧、机会少,很难培养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我盟其他台站也存在类似问题。

(2)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观测员身兼数职,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观测员对于所负责的观测手段其原理性、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够深入,测项数据的变化如何联系到地震诱因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主要是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再者,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再教育机会少,知识更新的速度低,严重影响台站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2观测站设备环境

(1)仪器设备现状

2011年5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统一部署安排,乌北1井、突泉红卫井和永保井安装了北京某公司研发的“ZKGD 3000”地下流体观测仪,同年6月1日正式运行,利用计算机终端可以实时观测、下载数据,能够及时高效地为监测预报科提供前兆数据,实现了全区数据的共享,结束了我盟半人工观测的历史,观测数据实现了自动化。

2014年6月,“ZKGD 3000”地下流体观测仪开始出现断断续续无值的情况,联系区局和厂家,多次更换仪器部件,但是后期开发商维护不到位,2017年10月开始,乌北1井和突泉永保井彻底中断,乌北1井改为人工手动测量,永保井停止使用,目前只有突泉的红卫井正常运行。地震台站的数字化改造,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代化仪器、数字化资料应有的作用,使得地震台站的工作再次面临困难。

(2)观测环境受到周边干扰 

当初台站的选址、建设都是按照“台站建设要求”选址,随着我盟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之前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现在变成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大、台站周围的民宅建设也越来越靠近观测台站,使得台站的各观测项目或多或少都受到干扰,尤其地下排水管道的渗漏、工程抽水、农田浇灌等影响严重,使得观测环境和前兆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3.1 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台站人员的综合素质 

努力改善地震台站的工作、学习条件,不断加强台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让台站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3.2 加大依法保护观测环境,提升台站抗干扰的能力

(1)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加大宣传《防震减灾法》、《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共同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使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尽量不受干扰和破坏。 

(2)成立专门的地震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改变“有法不依无人管,执法不严无人管,违法不纠无人管”的“三不管”现状,制止一切违反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行为,创建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3)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需要地震部门牵头,会同规划、国土、建设、电力、电信等部门一起,各司其职、沟通协作,才能长期、有效的做好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4结束语 

地震台站的管理与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能否把它管理好,建设好,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地震台站的实践证明,只有牢固的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深化改革,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转变台站人员的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以新理念、新视角、新思路管理,建设地震台站,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