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提升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提升措施

卢宇军 兰青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海南项目部 海南省昌江县 573700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各项企业发展迅速,实施内部审核可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本文主要讨论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内部审核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

引言

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是组织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通过总结近几年内部审核工作开展的情况,发现组织的内部审核关注点逐渐转向应付第三方外部认证审核,内审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审核不深入、过程(系统)关联不充分,主要是为了提供已经做过内部审核的证据而进行审核,导致通过内部审核实现内审目标的能力不足。本文简要论述怎样通过深化内部审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重点过程的优势与薄弱环节,提高现场审核有效性,持续推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

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当前多数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适应性,远远达不到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目的,可以说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身是存在问题的,甚至是不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及实际状况相适应,对企业完成自身质量管理目标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完善自身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目的的重要保障。

2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足

(1)审核组成员安排不合理。审核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对领导作用、策划和支持的相关条款审核效果差,领导作用条款甚至不审核。(2)受审核人员安排不合理。受审核人员一般为业务人员,不能完全知晓业务整体情况。导致审核结果不全面,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3)审核时间无法保证。审核人员和受审核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在审核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事情打扰,审核计划不能顺利实施,甚至出现审核过程“偷工减料”的现象。

2.2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

管理激励制度是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保障,但是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全体工作人员、生产状态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针,不论质量好坏差异,均采取一致的激励手段。虽然部分企业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情况设置了一定奖励、惩处措施,但是奖励、惩处力度不足,无法发挥激励作用,全体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质量意识,也没有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展开工作,导致质量问题频出,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2.3审核人员能力不足

审核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一般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内审员未经过系统培训,缺少审核知识和审核技巧,审核经验较少;有的内审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足,对审核内容的具体业务不熟悉,不能进行有效和深入的审核;有的内审员关注点较为单一,仅集中在表面问题点,不能发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和总结能力较差,难以发现系统性问题。

3提高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措施

3.1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建设

在流程的建设优化中,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质量管理目标,对企业开展的各项业务和产品生产进行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网络。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建设中,需要确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围绕着企业质量管理目标和重点业务进行流程优化的确立。由于企业流程涉及了生产服务的全部过程,因此流程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基础框架,然后对流程进行细化,明确每个环节和项目的质量标准,形成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3.2详尽设置质量评价标准

在质量管理体系及国家规范性文件应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结合客户产品要求,根据内部生产制造工艺特点,进行更加详尽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构建,以便为后期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提供依据。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完毕后,企业可以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文件的完善编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面向整个生产制造流程,采集一线生产数据,构建产品质量管理预警监督系统。并在预警监督系统中及时评价,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实现质量标准向详尽生产质量评价指标的顺利转化。除在质量控制文件中对产品质量要求进行清晰阐述外,在常规管理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一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目标,及时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一位基层操作者了解生产质量要求,保障后续质量检查、产品验收作业顺利、高效开展。

3.3编制内审检查表

1.通过编制内审检查表,使审核内容一目了然,确保每个受审核部门的要素齐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内审员准备充分,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内审工作,不打无准备之杖,审核覆盖面始终保持广泛性和完整性。2.确保审核计划如期执行,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审核进度,使内审能够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审核过程既紧张而又张弛有度,在预期的审核时间内完成,同时使审核更加规范化,减少审核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保持审核的客观性,条件允许时,内审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部门,确保内审的公平、公正、独立、客观。故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内审员,有更多选择性,避免审核过程产生偏见,提高审核效能。4.确定审核思路和审核策略,让审核突出重点,独具一格,提高审核的含金量,让外审时专家无可挑剔,凸显审核的专业性和系统性。5.内审检查表作为内审记录存档,内审员的辛勤劳动和严谨的审核风格将为实验室积累宝贵的财富,树立内审员在实验室中的形象和权威。

3.4加强审核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核人员能力

一是策划内审员的队伍建设,提出内审员的数量、人员构成、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需求,选择和发展合适的内审员。二是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包括外部取证培训和企业内部专业知识培训。三是定期开展审核案例学习、分析和分享的讨论会,将审核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交流和总结。四是让实践多、经验丰富的审核员带领新审核员一同审核,在审核实际过程中,实现审核经验、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和传承。五是总结改进,审核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指出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优秀的方式方法,使审核员的能力获得提高。

3.5审核跟踪

审核报告下发后,通过问题改进流程系统或审核问题管控台帐传递问题,给受审核对象明确整改回复时间节点要求,督促其整改提升。受审核对象接到问题管控台帐或问题改进流程达到后,制定可实施可验证的落地措施。经过审核组认可后进入验证闭环过程。内审员应对受审核对象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确保纠正措施执行落地且有效方可闭环。未有效闭环的不符合项,需要重新确定并实施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间节点,然后重新验证闭环直到合格为止。内审员要形成完整的验证记录,向管理者报告整改结果。

结语

随着对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不断深入,各组织越来越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内部审核是各组织在质量体系管理方面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只有深化内部审核,提高体系审核的有效性,才能精准识别管理风险,通过持续改善提升,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颖,吴甦,黄国梁,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关键要素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024(01).

[2]吴占兴.“话”说管理体系内部质量审核[J].砖瓦世界,2019(06):18-22.

[3]李东山.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存在的问题及管控对策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8,59(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