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同步读 拓展促提升——小学中段单元整合同步拓展群文阅读课堂实施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群文同步读 拓展促提升——小学中段单元整合同步拓展群文阅读课堂实施策略思考

叶远琦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在新课程的深入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更成为小学语文中需要探索创新改革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按照学校开展阅读课程的安排,我坚持在每一周五上午的阅读课上开展单元整合同步拓展群文阅读以及同步进阶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在本组教师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中,我执教了“祖国在我心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研究课,下面就谈一谈关于单元整合同步拓展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主题回顾,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在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过程中,在实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内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或者集中掌握后,就要想方设法地突破教材,在突破教材的把握上,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的原则,增加课内外阅读量,增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高效融合为一体的机率,实施一篇带多篇法。在本学期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中,我主要是结合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上的内容,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点,开展同一主题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另外,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在执教“祖国在我心中”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华罗庚一样的爱国主义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上的第三单元《“我是中国人!”》《一切为了国家》《钱学森回国记》《闻一多歌颂祖国》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爱国主义主题一致,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的爱国情怀,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二、初读感知,阅读概览,归纳概括

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群文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大胆设计,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从课文内容而言,4篇课文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身份表现了爱国人物,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爱国人物,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共性提供了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了初读环节。在学生大致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完成阅读概览表,用较快的速度归纳文章的人物和主要事件,训练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赢得了时间。学生的阅读、汇报,更多地体现原生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只当主持,干预极少,学生在大致概括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有感悟,完成了“初读”的任务。通过快速初读,让学生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捕捉重要信息。

三、片段分享,比对品析,发展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群文阅读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不仅进行同文阅读,发展学生求同思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异,提升文章阅读感悟能力。群文阅读中,求同存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求异谋深入。文章阅读要深入,不仅要寻求文章之间相同点,更要善于寻求多篇文章之间的不同点,求异是对求同的深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做到点面俱到。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面上求异,探求多篇文章在整体上的不同之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

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进而能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求同存异的阅读,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概览后,我抓住本组群文在主题上的共同点,在学生初读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求异”阅读,小组选择其中一篇讨论交流,请围绕每一篇文章给出的阅读提示思考,勾画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按课交流,进行片段分享和精彩赏析,通过交流探究、品析重点句段,重点分析人物的不同的爱国行为。学生通过对四篇文章人物爱国行为和爱国情感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同时多角度地感悟准确、细腻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主题拓展,读写结合,升华中心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者有机融合起来。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相长,互相促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文体等形成鲜明的认识,如何将阅读感受与体会及时转化为实际能力,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习惯,将阅读感受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强化阅读成果。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群文教学接近尾声之处,我顺势激发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对“祖国在我心中”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你最钦佩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说出对他的钦佩吧!学生交流,个别发言后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由于学生有先前阅读的基础,此时练写,学生自然思如泉涌,是学生练笔绝佳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在品爱国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人物事迹和品质,而是要在求同与求异的正反碰撞中,去更深刻地认识人物,评价人物,从而能形成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近两学年的单元整合同步拓展群文阅读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发展和有效补充,如何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深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做准备。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教学还在不断的尝试完善中。走在群文阅读教学之路上,我们在探索与创新中砥砺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读有所得的收获。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