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高职院校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卢树华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日益加强。为高职院校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训基地,不仅可以进一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作为职业技能发展和外部服务的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训基地,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开放和共享的培训基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1建设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意义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正在被人们进一步接受,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实践教学需求的矛盾,各高职院校都按照专业学科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高校经费的不足往往导致实训基地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用于实践教学。当然,建筑面积领域共享、开放式实训基地还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共享的培训基地,将进一步协调各级产业结构,整合校企资源,集中资金投入。校企合作作为主要形式,面向高职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技术改造和对口企业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使其成为社会服务的窗口和校企合作的载体,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可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周边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2.1企业生产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不能完全吻合

高等职业教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相对稳定、有计划。按工作流程进行的培训是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由于工作任务的不确定性,按照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工作培训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较长的时间。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工作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不完全一致的现象长期存在,无法调和。因此,校企合作建立工作培训基地很难是实质性的进步。

2.2实训人数安排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矛盾

由于当前的教育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在逻辑上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工作过程培训。但是,公司的职位安排和职位设置是基于可以完成工作的前提,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放置太多的学生,否则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执行安全的工作流程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参加工作流程。

2.3技能训练和经济效益存在冲突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一个关键点,它将尽量满足学生反复训练的训练时间,并在训练过程中允许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企业生产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不仅时间紧迫,而且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率。

3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3.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共享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场所,目的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专业设计和实践技能。尽快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和专用工具。同时,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工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因此,要科学规范共享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准确定位。

3.2合理配置,确保先进

共享培训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起点很高。使用的设备不得低于企业实际水平。共享培训基地的建设既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基地,也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师生要充分利用共享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智力资源,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等活动。

3.3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共享实训基地应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业务需要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课程培训项目。除了在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培训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甚至可以对一些企业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待岗培训、转岗培训等技术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4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对策

4.1改革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根据相应的项目和岗位知识确定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因此,每项任务和每个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数都得到了明确安排和精心安排。设计。此外,学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项目教学和小班教学。这样,在生产培训方面,可以根据岗位安排学生轮训,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加培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公平的教育。

4.2校方要适应企业需求

学校在制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培养项目实施方案时,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内容应贴近生产实践它能适应企业不确定的生产计划。关于生产实习的时间,应与公司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在保证公司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生产训练必须体现“学做统一”。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培训内容。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必须能够配合、理解、支持实际教学安排和变化。

4.3校企双方共担教学成本

学校和企业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应为学校提供无保留的生产流程和岗位,派遣技术熟练的员工、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将学科知识整合、提炼为项目知识和岗位知识。学校向企业派遣教师,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适应教学规律。学生在基地进行在岗培训时,一方面公司要严格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要求要求和控制质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物质的流失和浪费。另一方面,生产基地自行采购部分原材料,补充培训和生产中的原材料消耗。

4.4创新管理手段

事实上,针对企业难以建立和完善的基于项目的薪酬管理机制和培训基地管理模式。应打破常规,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学校指导员,都要根据培训项目的性质和内容,按照完成培训的标准,按照学员人数。当然,要保证生产任务按时、按量完成,同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培养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以质量和贡献为基础的考核办法,评估结果与公司员工和教员的工资和奖金挂钩。学生与实训与绩效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对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真正实现实训基地的“共享”功能。综上所述,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应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设备资源建设、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培训基地管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和鼓励高职院校以专业、行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进发展,通过教育合作促进就业,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校企共建共享的关键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这一核心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双赢为导向,建立和支持相关的操作系统,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基于校企合作的交汇点是科技合作的共识,将开放共享的培训基地建设成为一个人性化的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技术推广基地、社会服务中心三基地一中心。

结束语

总之,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必须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引导和鼓励中高职院校以专业、行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建立密切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积极发挥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通过合作办学促进发展,通过教育合作促进就业,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洋.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20(03).

[2]董晓红,姚壮,彭玉博.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7(03).

[3]黄叶超.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

作者简介:卢树华,男,(1992-),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