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景服务,建构中小学智慧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全场景服务 ,建构中小学智慧校园

袁文光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410007

摘要:伴随智慧时代的到来,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未来智慧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由此,本文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对策,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场景服务;中小学;智慧校园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智慧”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现如今,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愈发纯熟的当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促进智慧校园的构建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关注重点。因此,对智慧校园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对中小学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当前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建设智慧校园的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对智慧校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其建设投入大,效果不明显,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作用较小。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及时转变“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对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性影响缺乏足够的认知,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了阻碍[1]。同时,部分中小学的教师仍旧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变革敬而远之。致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难以得到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也不明显。

(二)缺乏统一的规划及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服务。但在实际的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许多教师缺乏对智慧校园本质的了解,没有对建设标准进行系统的设定。如许多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时没有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校内信息系统的构建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许多设施重复建设,浪费教育资源[2]。此外,部分中小学没有搭建共享平台,致使校内各部门的工作不能互通有无,数据标准无法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各系统中的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效果也不明显。

(三)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构建资金。现如今,校园内部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已不满足智慧校园的构建需求。同时,部分中小学在教学软件中的开发与应用比较滞后,没有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及后续的发展需要在采购相应的软件系统,在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时也没有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进行细化,对软件系统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效果也不佳,导致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不高[3]。有的学校虽然在校内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但其功能并不全面,难以吸引学生们的使用;还有的学校虽然购置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却没有开发相应的软件及服务模块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许多学校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对师生的学习生活也无法起到支持作用,且缺乏专业的运维管理人员。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构建内容

(一)数字教育资源

在智慧校园的构建过程中,数字教育资源是一切建设过程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如今,数字教育资源被分为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校本资源等三个方面。其中,基础性资源的工作内容为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来选购相关的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个性化资源主要由教学专题资源、名师课堂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教学案例、教学软件等组成,学生通过将本校的名师公开课等精品课程即兴录制,并通过视频软件制作成为教学资源,从而提供给各位学生进行学习;这是智慧校园的主要特点。校本资源由学校和社会教育共同组成,通过信息技术等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活动来完成[4]

(二)校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智能校园的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逐渐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功能全面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学校领导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5]。具体工作内容为:首先,开发并推行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促进校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研发并使用高效全面的各类自动化工系统,加强各部门、平台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校园管理各部门的协同发展,为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充足的服务保障;最后,促进校园一卡通工程的落实,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凭借一张校园卡便可以完成门禁扫描、食堂买饭、图书借阅等事项,实现一卡通与校务管理信息化的无缝连接。

三、智慧校园的构建策略

(一)确定智慧校园的服务目标

在构建中小学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必须明确智慧校园的服务目标,促使智慧校园真正服务于学生和教师这一教学主体。 同时,智慧校园还可以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联系,有助于给学生带来全方面的学习支持。由此,本文从三个层面来对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进行讨论。

首先,从学生层面,智慧校园的构建既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也要对学生在校外及家庭的生活状态予以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智慧校园的引导下,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并通过共享平台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其次,从教师层面。班主任教师以智能化的方式对班级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并向家长和学校领导等作出汇报。科任教师则利用智能化平台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与备课等任务,从而将自身的主要精力放课堂教学中,已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从家长层面。智慧校园的推行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在校表现。同时,家长还可以将学生在在家学习的具体情况反馈给教师,是教师能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以使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从上述三个层面来看,智慧校园的核心建设理念就是:全场景服务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便捷,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确定智慧校园的功能

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托于校园网、数据处理中心等基础数字设施,管理范围需覆盖至整个校园环境,如校门口、教室、教师办公室等,并延伸至学生的家庭。同时,智慧校园平台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控,从而构建主动式、协同式等智慧学习环境,并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及教学模式。 此外,教学人员应对学勤统计提供整体分析,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依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为沉淀教学资源,软件平台应在校园网内设立专用的服务器,以将校本资源反哺给智慧校园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的功能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一体化校园。整个校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在统一的物联网的引导下进行,学校的各个部门、教室、实验室等都应纳入智慧校园网络的管理范围;第二,智慧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并能极大的降低自己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第三,智慧服务。智慧校园下,所有的校园服务设施均由校园网络统一管理,并能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这种环境系,学生、教师等通过卡片识别、人脸识别等可以无影响的使用学校的公用设施,并能通过校园网络查看各类设施的占用情况如图书借阅记录、自行车停放空间等,从而能够合理的使用校内各共设施;第四,智慧决策。对学校领导者来说,智慧网络平台能够辅助其进行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决策。平台应在其决策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图文报表,将校内各资源额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并将基础设施的故障情况、课件使用情况以及突发情况应急警告等进行全面的汇总,以帮助校领导完成决策;第五,全面感知。在智慧校园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应用智慧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如即时电子通知、点对点通信、留痕工作等,进一步提高了校园工作的效率。此外,智慧校园的应用还使得学校整体状态能够处于随时可控的状态,并帮助学生减少查阅教学资源的难度,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

结束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领导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构建方案,并增加软硬件的建设力度,使最终的校园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由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建设内容,从而为智慧校园的构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莫寿田.论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方案[J].中国新通信,2020,22(14):69.

[2]李晓霞.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略谈——评《迈向智慧校园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07):856.

[3]俞朝晖,吕斌,叶赛君.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指标及评建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浙江教育技术,2020(03):4-6+9.

[4]李显.浅析中小学如何运用合作模式建设智慧校园[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57.

[5]李鸿章.滨海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9):76-81.

项目基金:长沙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智慧校园研究